石应铨嗯了一声,停顿会儿道:
“麻烦代书记继续跟进,关心了解调查情况,特别有没有牵连省委领导……”
姚璄若能止血最好,如果下一个轮到常务副省长陈晓卫就麻烦了,非但陈晓卫本身、容小姐听到风声,石应铨对京都种种风声也有掌握。
所以姚璄是第一道防线,陈晓卫是第二道防线,两道防线都垮了,最大的锅则要石应铨来背。
代金林应了一声,却没往心里去,钟纪委亲自出手双规厅级干部,释放的信号就是不信任省纪委,到哪儿打探消息?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网络上突然疯传一篇充满战斗意味的檄文:
他在干什么?不,他干了些什么?
文章从头到尾没提名字,不过明眼人从“来自大东北”、“喜欢大工程”、“这回出大事”等字眼看得出就剑指朝明省委书记石应铨,说他空降伊始就看不惯青山绿水历史悠久的青牧山——无独有偶之前某位来自北方的领导也不喜欢,围着整座山脉要搞大项目,修路、建桥、钻山打洞盖别墅,不是怕破坏文物古迹吗?他声称“保护性施工”;不是担心影响环境吗?他的说法是“边施工边整改”;青牧山明明被搞得乌烟瘴气,他却生造出“共享旅游”的概念……
他在干什么?他在搞破坏!他干了些什么?除了干好事,干对人民有益的事,因为人民的利益与他自身利益尖锐对立,互不相容!
文章直截了当说西泰峰山体滑坡是天灾,更是人祸,就算不懂地质和工程的人也看出大桥施工打破了山体数千年的平衡,斧凿刀削、机器隆隆、炸药轰鸣,每天巨大的冲击波和震波怎么可能没影响?神仙飞不过去的神仙谷,大领导想飞,那么只能下地狱!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别说体制内干部,就是对文字略加一二的都看得出此文绝对出自高人之手,并非寻常在网络上发发牢骚、敲敲键盘的小渣渣,没准就在体制里担任要职且文笔斐然。
至于怀疑对象可太多了,参与青牧山综合工程的五个城市,被姚璄指着鼻子骂得狗血喷头的厅处级有上百个,谁都有可能密度策划、组织撰写这样的战斗檄文。
墙倒众人推,如今山都倒了,还不肯老百姓说话?
这篇文章让朝明干部群众看了十分解气,拍手叫好,瞬时传遍大街小巷;石应铨得知后震怒异常,指示省委宣传部全力封杀、全网删帖,但文章可以下载到电脑里,几大通讯软件也是封闭性的没法干预,檄文很快流传到京都大领导案头。
有时,决定一个领导命运的决定性因素很偶然,就是一句话,一件事,一篇文章,甚至一个眼神。
或许某些方面就在等合适的契机。
内参送到京都大领导面前,批示曰:建一座桥,毁一座山,不是为人民服务!彻查跨山大桥全流程,还青牧山人文环境。
被双规的姚璄则如实交待,天泰跨山大桥的规划设计采取的“拿来主义”,完全照搬之前严毅呈主导下的方案和图纸,根本没有经过严格的论证评估,问题在于,严毅呈那时也是掐着点儿赶时间,只追求速度而不管质量!
姚璄辩解自己虽然主导推进跨山大桥工程,但所有决策决定都按流程由总指挥陈晓卫签字,拍板权在陈晓卫手里。
说得一点没错,这时就体现领导负责制的重要性,正职就是正职,副职只能是副职。
三月中旬,陈晓卫被请到钟纪委“喝茶”。
从姚璄被带走那一刻起,陈晓卫便开始做准备,因此当钟纪委领导出现在办公室时,他异常平静,拿起桌边皮包就跟着走,没说半句废话。
到了“点”上,陈晓卫有条不紊摊开各种证明材料,包括姚璄电话请示记录;姚璄转发的被签字流程;自己不同意但接到石应铨电话后被迫签字的材料等等。
陈晓卫还有青牧山综合工程历次招投标的记录,上面显示自己从没到现场参与过,每次主导者、召集人都是姚璄。
关于漩涡焦点天泰跨山大桥,陈晓卫拿出总指挥部某次内部会议记录,他明确担忧未经科学严谨的测试论证,会不会对两侧山峰及山体产生影响等等,当时姚璄的原话是:
天泰跨山大桥关系到二期工程重点烟云沟枢纽工程,石书记要求必须要上,有困难想办法克服,建成大桥象征着向青牧山内腹迈出关键步伐!
陈晓卫拿出的这个会议记录,上面有包括姚璄在内总指挥部全部领导签字,足以证明石应铨确实说过这句话。
由此一来,终于把石应铨卷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