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八零回城之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 第171章(第1页)

第171章(第1页)

“我们都知道,微处理器是由一片或少数几片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中央处理器,是一个完整的计算引擎;且令人惊奇的是,所有组成它的东西都在一个芯片上。”说着,懿洋拿起粉笔走到黑板前,扫眼上面写的数据,问袁帅,“还要吗?”

“擦吧。”

懿洋刷刷擦去黑板上的数据,飞速列了个表,表里是初代微处理器4004与MOS6502之间的差异。

“大家看这里,”懿洋圈了几组数据,“它告诉我们,一个时钟周期可以执行的指令数量,跟芯片上晶体管的数目有着直接的关系。晶体管越多,越能实现更强大的单周速度倍增器。而晶体管与芯片的结合,需要光来做刻刀,也就是我们现在急需的光刻机。”

丢下粉笔,拍拍手,懿洋又道:“没有光刻机,我改变不了芯片上晶体管的数量,也就无法让微处理器提高指令的处理速度。那我只能拐个弯,写个程序,增加它的外设,借以编汇指令,让其拥有卓越的性能,强大的输入出接口能力……”

话是这么说,懿洋那双做惯机甲、外骨骼和高设武器的手,稳的一批,只需一套自制的工具,不用光刻机,他一样能把成百上千到亿如同头发丝直径10万分之一大小的晶体管,一个个焊接在芯片上。

袁帅看着面前一脸自信的小屁孩,第一次深刻地认识到,懿洋的智商,他对计算机的了解,远比他们在坐的所有人都要高、都要深。

“还没开学,懿洋留下几日,帮我们看看这款计算机。”袁帅说的计算机,是它们买芯片自己做的。

庞大、笨重,运用速度不如appleII。

懿洋也想参与其中,借由提醒暗示帮忙改进:“老师,上课的事,让子瑜来吧,计算机带回来,他已拆组百八十遍,软件安装运用、计算机维修,他都会。”

罗教授颔首,转头看向华院长、袁帅:“人我放这了,你们可给我照顾好。”

“用得着你说!”华院长失笑,“我还想等他大学毕业,把人挖过来呢,能不好好看顾!”

“懿洋年纪小,智商高,思维活跃不受拘束,言行间难免有些心高气傲。”罗教授看着屋内包括袁帅在内的十几位研究人员,“你们年长的都可以当他爹了,最小也比他大十来岁,处事中他若有不对的地方,希望你们能迁就一二。他若冒犯了各位,你们跟我说,我来教训他……”

众人口里应着,心里咋想的就不知道了。

安排好懿洋,告别华院长等人,罗教授随俞长征出了研究院。

路上,俞长征看眼后视镜,“罗教授,回京大吗?”

“去祥和胡同。”

俞长征应了声,一打方向盘,朝祥和胡同开去。

子瑜听罗教授说,让他给京大和几所中小学的老师以及教育局的文职工作者上计算机课,笑道:“老师,有工资吗?”

罗教授拿起他桌上的教案,敲了下他的头:“俩补习班,六七百个学生,还没让你和懿洋挣够!”

子瑜抱着脑袋跳开,叫道:“那怎么能一样?”

罗教授哼了声,“你们两个十来岁的孩子,办班挂牌,哪一步离开了京大附中和教育局的扶持?”

子瑜讨饶地拱了拱手:“老师,我错了!我思想狭隘,我见钱眼开,您口下留情,饶过我这一回。嘿嘿,您说,什么时候上课,我一准儿飞奔过去。”

“臭小子!”又敲了他一记,放下教案,罗教授转身朝外走道,“收拾收拾,跟我回家,下午去京大上课。”

“遵命!”

把补习班的事交给杨圆圆、施大花、曹孔敏等人,子瑜拎上背包,快步出了补习班,上车。

看着车子越行离京大越远,子瑜疑惑道:“老师,我们去哪?”

罗教授翻看着手中的文件,头也不抬道:“棉花胡同34号。”

“我还以为去你家呢。”

罗教授没理他。

三人进院,颜东铮正将写好的菜单和每道菜的做法递给苏宏胜的营养师苏珊。

“罗教授,”顾不得再跟苏珊说什么,颜东铮快步过来,笑道,“你怎么有时间来了?屋里坐,喝点什么?”

“一杯普洱。”罗教授不客气道。

颜东铮失笑:“消息挺灵通的嘛,连我新购几两普洱都知道了。”

罗教授跟着乐道:“我在家等懿洋子瑜送茶叶上门,结果,大半月了,一两茶叶也没瞅见。东铮,抠门了。”

“哈哈……失礼,”颜东铮拱手赔礼,“早知道你爱喝普洱,我就多买几两给你送去了。”

“现在也不晚。”罗教授打趣道。

“一定一定。”颜东铮推开正房的门,将罗教授让进客厅,点上小泥炉,取出普洱泡茶。

罗教授在他对面坐下,环顾一圈,紫檀、黄花梨家具因浅草色的绣花窗帘、各式米白色棉线钩织罩和浅绿色的软垫抱枕,不但不显得沉闷,反而有一种欢脱的轻松舒适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