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他也非常明白,精神上的需求是更昂贵的奢侈品,只有他足够优秀与完美,才可能从他人那里得到这部分填补。
所以在朋友们面前,他是善解人意又温和耐心的形象,能力出众又可靠,情商高又为人低调,毫无攻击性。
而在异性面前,他更懂得投其所好,以此来拉近距离,提升好感度。
但其实姜颜林后来意外地发现,他的需求并不局限在异性身上,如果有同性能提供他那些精神上的需求,他同样会去积极地换取。
于是这个人的行为动机,人生的底色与成分,还有他种种思维逻辑的惯性,在姜颜林的“观察报告”里都已经非常完善了。
这是一个缺爱到可以不择手段的人。
最终又为了现实与利益去背叛自己。
姜颜林在裴挽意的身上,数次感受到了类似的味道。
但这两人又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第一次见到裴挽意时,姜颜林的确对她的傲慢感到不满。
因为在人际关系的角度上,姜颜林向来倾向于和真诚的人来往,哪怕是埃尔这样的劣根性不少的人,起码也是简单易懂的。
但后来,姜颜林其实也承认,她对裴挽意的那点成见,更多是来自被人轻视而触发的不悦。
尤其是在她第一眼,已经对裴挽意产生了一点好奇的前提下。
韩叙是个很装的人,越没有什么,就越装什么,装到最后却又浑然一体,哪一面都是他,哪怕互相之间很反差。
裴挽意同样是个很装的人。
目空一切的孤高姿态,游刃有余的社交形象,从容不迫的暧昧调情,方方面面,都让人主动或被动地感受着她的“吸引力”。
姜颜林不难想象,她是个多么受欢迎和追捧的人。
因为就连姜颜林自己,也在初见时感受到过那澎湃的诱惑力。
——直至现在,也分毫不减。
但她对裴挽意的好奇,是藏在这层致命吸引力之下的,那难以改正的探究欲。
爱装的人,一定是为了用伪装来避免什么,又或者,用来获得什么。
裴挽意更多的,像是后者。
姜颜林起初抓不到她的破绽,因为她看起来应有尽有,唯独没有软肋。
但耐心是观察者的必备技能。
姜颜林一直很有耐心,在不断的互相试探与一步步递进的纠缠中,她耐心地观察着裴挽意不经意坦露出的每一面。
却在最后发现,比起“不经意”,更多的其实是“超经意”。
裴挽意两次提及感情经历,和一次自揭伤疤的过往分享,都让姜颜林感觉不到她的纯粹。
裴挽意是个半点也不纯粹的人。
她做一件事,说一句话,大部分时候都带有她自己的意图,且往往不止一两个因素。
但有些时候,姜颜林又并不觉得她每一次都是精心谋算过的。
似乎这种有企图地行事,也早已经成了她的本能。
连她自己也未必察觉到过,她是如此的矛盾又复杂。
就像她不打招呼买了情侣拖鞋的那一天,姜颜林醒来时,她已经不告而别。
晚上再打来电话,还漫不经心地说自己在酒吧消遣。
一个人同时做着拉近距离和拉开距离的矛盾行为,姿态却如此理所当然,还要姜颜林为此给予一点反应,否则她就要大半夜来发酒疯,不依不饶。
那时候,姜颜林只觉得她很莫名其妙。
故意不告而别的试探,擅自买东西的越界,和近乎发泄一般的欲望倾轧,统统都透露着她对姜颜林发出的信号。
——可姜颜林却感觉不到,她有多被情爱冲昏头脑。
裴挽意的步步紧逼,更像是要姜颜林先一步投降。
也许是征服欲,也许是胜负心,又或者是高傲到不可一世的自尊心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