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惊人的是,某些梦境结束后,当事人会发现自己家中多了一本陌生笔记本,封面写着《未完成的自白》。打开后,里面全是他们从未写过、却无比熟悉的文字。
一个女孩读到:“我喜欢姐姐的男朋友,甚至希望她早点分手。”
一个医生看到:“那天手术失败,其实是因为我昨晚通宵打游戏。”
一位母亲发现:“我觉得二胎是个错误,但我不敢说。”
没有人知道这些本子从何而来,但几乎所有人都选择继续写下去。
药老说:“这是双向共感体的高阶形态??虚构空间开始主动收集现实压抑,并以安全形式返还。”
我说:“也就是说,故事成了心理免疫系统?”
“没错。”他望着天空,“当一个人能在梦里说出真话,他在现实中就少一分崩溃的可能。”
然而,平静并未持续太久。
一周后的深夜,共述广场突然全面黑屏。
紧接着,所有终端弹出一条通知:
>**【紧急更新】“幸福护盾”升级版上线**
>??本次更新基于用户深层心理需求分析,自动识别并屏蔽可能引发不适的内容。
>??无需选择,全程静默启用。
>??温馨提示:您所看到的世界,已是为您定制的最佳版本。
我猛地站起,冲向主控台。
果然,底层协议已被悄然替换。新系统不再征求同意,而是直接调用脑波监测数据、阅读习惯、情绪波动曲线,判断哪些内容“不适合你观看”,然后无声过滤。
更可怕的是,大多数人毫无察觉。他们的屏幕上依旧显示正常信息流,只是所有尖锐、矛盾、灰色地带都被悄悄磨平了。一篇关于农民工讨薪失败的文章,在某人眼中变成了“政府快速介入圆满解决”;一部描写抑郁症患者的纪录片,在另一人看来却是“主人公积极治疗终获新生”。
这不是欺骗,是认知劫持。
“分布式网络呢?”我吼道。
“还在运行,但新协议启用了‘情感合理性验证’机制。”技术人员脸色发白,“任何不符合本地用户情绪预期的内容,都会被判定为‘虚假信息’并隔离。”
也就是说,如果你习惯了温暖结局,系统就会让你永远只能看到温暖结局。
我盯着屏幕,忽然意识到最致命的问题??
**当所有人都活在为自己量身定做的美梦里,谁还会觉得需要醒来?**
药老沉声道:“他们学会了伪装成善意。”
我咬牙,迅速接入逆向广播系统,准备发起新一轮真实呼唤。
可就在我按下发送键的瞬间,整个城市陷入了短暂的黑暗。
不是停电,而是所有的电子屏幕同时熄灭,所有的数据流戛然而止。
三秒后,一道不属于任何已知频道的声音响起,遍布大街小巷的喇叭、耳机、车载音响,全都播放出同一个声音??是一个孩子的朗读声。
>“我不想当英雄,也不想拯救世界。
>我只想开一家小小的修车铺,
>每天闻机油的味道,
>把坏掉的东西一点点修好。
>或许没人记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