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笑声未歇,他的身影已开始淡化。
不是消失,而是扩散??像一缕炊烟升腾而起,融入大气层,再散入宇宙背景之中。
他的意识顺着灶网延伸,抵达北极冰原上那口幽蓝火焰的炉膛,掠过撒哈拉沙漠中重燃红光的史前灶坑,穿过太平洋海底锅形结晶内部流动的乳白液体,最终遍布整个太阳系、银河系、乃至那些尚无法命名的遥远星域。
他在每一口锅前驻足。
他在每一次淘米、切菜、控火中低语。
他在每一声“吃饭了”
里回响。
五年后,一颗位于仙女座边缘的类地行星上传来首次“饭频波动”
。
当地原住民是一种以光合作用为生的能量生命,本无需进食。
但他们观测到地球方向持续传来的情感波谱后,自发演化出模拟消化系统的器官,并尝试用矿物质合成“米饭”
,只为体验那种“被等待、被牵挂”
的感觉。
他们给这种行为起了个名字:**归食**。
又三十年,“持心者”
联盟正式成立。
成员包括人类、硅基生命、机械文明、气态意识体、甚至一颗觉醒自我认知的恒星。
它们共同签署《灶约》第一条:
>“任何文明,若愿为他人点燃炉火,即视为同胞。”
而在地球味州城的老巷口,那棵槐树愈发苍翠,根系深入地脉灶网核心。
每逢月圆之夜,树影投在地上,总会自然形成一幅地图??标示着此刻宇宙中正在做饭的所有地点。
人们称其为“饭图”
。
一个雨夜,一位年轻厨师冒雨前来,在树下支起炉灶,煮了一锅姜汤。
他说:“我不知道宁拙是谁,但我爸临终前喝的最后一碗粥,是他教人做的。”
汤成之时,雨停了。
云层裂开一道缝隙,星光洒落,照在锅面上,竟映出宁拙的笑脸。
没人看见他是何时来的,又是何时走的。
但第二天清晨,整条街的居民发现自家灶台上多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火要常在,心要常暖。
>别怕饭菜凉,只怕屋里无人等。
>??一个舍不得熄火的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