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又出现了几个新星。崔龙珠,高钟秀什么的。”
“管他这的那的,棒子再强,也强不过罗逸!”
又过了两天。
韩国,汉城。
这个时候,韩国的首都还叫汉城,
到了2005年,韩国官方正式宣布,將原本沿用了六百多年的首都中文译名“汉城”,改为“首尔”。
这是他们“去汉字化、去中华痕跡”所做的努力之一。
只可惜,这其实並没有那么容易割捨。
一个名字的背后,是文化的记忆,是歷史的归属感,一旦轻率动刀,留下的,往往是割裂和后遗症。
直到今天,韩国人还是无法摆脱汉语言文化对他们的影响。
最关键的问题在於:韩语虽然在写法上用的是拼音系统,但它本身並不具备汉字那种“表意”的能力。
就跟我们如果都用拼音一样,重名太多了。
所以在韩国人的身份证上,现在还是要標明汉字。
在一些重要场合和文件上,也是要用汉字。
回到正题。
现在有很多韩国球迷,正隔著绿色铁丝网拍摄正在公开训练的韩国球员。
还有一群像是女团的成员高举著横幅,发出欢呼。
这些便是韩国球员的快乐源泉。
韩国主教练车范根,坐在板凳上发呆。
他是上世纪70-80年代的韩国著名球星,可以说是歷史第一。
但当球员,只要把自己球踢好就行了。
而主教练考虑的事情就多了。
不光是要安排好自己的阵型、阵容、打法;
还要研究每一个不同的对手。
“罗逸对澳门队的改变,让我想起了贝肯鲍尔。”
助教听到这句话,说道:“但贝肯鲍尔也不会踢九號半。”
车范根瞪了他一眼。
继续思考。
要贏澳门队,就一定要限制住罗逸。
亚洲杯上的悲剧,绝对不能再重演!
与此同时。
已经到达汉城的澳门队上下,也在一起认真观看韩国队的比赛录像。
温加达拨动著战术板上的棋子。
“韩国队的防守很好,踢得也很顽强。”
“跑动非常积极!”
“车范根很稳健,即使是面对阿联、乌兹別克斯坦这样的球队,他们依旧坚持防守反击。”
“但我们的战术不会有太多改变。”
“记得把球给罗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