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农家娘子改造日记 > 第三十四章(第1页)

第三十四章(第1页)

伸手不打笑脸人,夏衙内不好冷脸,左右都清醒,便端了平日的样子问他要不要一起用早饭。

“不用不用,来的路上吃过了。”宋监工笑着摆手,兴致勃勃地拿了一旁桌上的鱼灯给他瞧,“托了衙内的福,我这鱼灯用的是您买的颜料。瞧,这朱娘子手艺多好,补的一点都看不出来曾经坏过。”

夏衙内被他兴冲冲的样子给逗笑了,接鱼灯过去时,还打趣道:“瞧你这样,跟没见过世面似的,这样式没在人家朱娘子面前露吧?”

然而等他一瞧,也有些愣住。

这鱼灯长一寸半,前后分三块,每一块的鱼骨连接处做了工艺,互相可滑动,因此点燃里头不倒不漏的烛盘,小孩子拿在手里玩闹时,鱼头鱼身鱼尾互相摆动,以此达到模仿鱼儿游动姿势,可谓活灵活现,手艺绝妙。

令他愣住的不是这鱼灯的绚丽,而是看了半晌,这灯色彩鲜艳,却又因是生绢作底,和谐妥帖,尤其是鱼鳞边堆叠制作的金粉镶边,格外灵动好看。

却根本没看出时哪里坏了,分明是个完好的,好似刚买了来的鱼灯。

宋监工见他不语,就笑:“我方才去取的时候,也是这样翻来覆去到处看,愣是看不出一点破绽。”

夏衙内也赞一声好,“看来我将补扇子的活交给她是对了。”

俩人都赞好,宋监工也不好多坐,闲话两句问夏衙内要不要去工事上。

夏衙内摇摇头:“今日不成了,书院易夫子等着要我明日交策论呢,拖了好些日子了,再拖下去,怕是老头子也到家里来找我了。”

夏知府曾在檀州做官,但籍贯却是邝州淞淮县的,加上檀州又未设有州府学,因此夏衙内自打中了秀才后就一直在阳山书院读书,只等着八月秋闱去邝州下场后,再进入州府学念书。

宋监工自然清楚,但听他竟然称呼学院的夫子为老头子,也不敢搭话,只道了告辞拿着鱼灯回去给家里交差了。

——

四月初一,临近浴佛节还有几日,宋掌柜照常接了妙严寺大和尚的下的定。

因往年都是乔家灯笼铺做,因此提前个把月灯笼胚就糊好了,宋掌柜让人托话叫朱颜这几日都去,帮着钱画匠贴纸点画,一日算三十文工钱。

朱颜心里盘算了一下。

宋监工的鱼灯做好后的这两日,她都在做夏衙内的单子,夏衙内那头四月二十七才要,还有二十几日,分几日到灯笼铺做工也来得及。

她这几日并未着急复原,而是先用细纱布包了石粉,轻轻摁压晕墨处。因绢面细密紧绷,不可直接用水,否则污面晕染更大。

摁压的过程中石粉也会顺带将墨吸附走,再用极淡的浆糊水蘸在晕了墨的地方,一点一点轻轻刷,待墨晕干透后再看。若是依然有痕迹继续这个方法,只是下手要更轻。

如此几日都用在这上头了,这几日就去铺子里,等过两日再来后续,蘸了水的地方也干得透透的了。

只是她看了下这精致小扇上写的内容,“比翼和鸣双凤凰,欲栖金帐满城香”,晕染的正好是凤和帐两个字。

一把这样的价值不菲的香罗檀木绢扇,画的是象征忠贞的大雁,题的诗句却这样香艳。

朱颜猜想或许是夏衙内送给哪位粉头外室的。

也有可能是哪位红颜知己送给他的,因此不小心晕了墨后他才会这样紧张。

朱颜曾好事地问邵远,这位夏衙内是否婚配,邵远面色古怪地吞吞吐吐:“他,他没成婚,不过听人说,他爱去妓馆。另外,他还好……”

“好什么?”正细看扇面上还有无错漏的朱颜下意识追问。

却没听到邵远说话。

她回头看他,见他脸色古怪。

“好……人妻,尤其是寡妇。”邵远挠挠头,“我也是听人说的,说他都二十五了还未娶妻,就好这口,因此有人私底下给他起了个诨号,叫“寡妇郎”。”

怪道。

朱颜这才恍悟,邵远得知自己接了夏衙内的单子后,才会反应这样大。

文人墨客爱去逛妓院,这名为风流,说什么吃醉了对着舞姬诗兴大发云云,并不算纳罕事。

再者,本朝并不拘寡妇再嫁,甚至平民百姓中,若是哪家寡妇要说亲事,媒婆都能一茬一茬地登门。

若是生育过儿女,更是受欢迎,这样证明子嗣上丰荣。

这些寡妇愿意和夏衙内来往,旁人也说不了什么,只是总有些多口舌的背后嚼舌根罢了。

不过她也有些了悟,或许这就是夏衙内为何放着那么多的老手画匠不找,非要找她这个新来的。

想必是觉得自己初来乍到,不敢到处胡说这扇子上的内容。

想明白这件事后,朱颜就不再多问。对于朱颜来说,对夏衙内的风流韵事她并不关心,挣钱才是要事,因此抛之脑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道吟
守着猫睡觉的鱼道吟
...
吞天帝尊
苍天异冷吞天帝尊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