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月照青史 > 文采斐然(第2页)

文采斐然(第2页)

“是,咱家遵命。”汪培行礼时,表现出极为恭敬的样子。

崔相国点了点头,随后便不再有任何回应,专注看着鱼池喂鱼。

汪培也没有多留在此处,轻车熟路地在相府中穿行,从侧门离开了这里,往宫中去了。

崔敬在亭中伫立,望着鱼池安静无言,直到水面上不再有晚霞的倒影。

天色渐渐暗了。

相府的下人开始在府院中点灯笼。

崔相国转过身,缓慢走到亭子中的石桌旁坐下,看起来像是迟暮的老人,没有任何当朝相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气势。

石桌上只有一张木棋盘,两边摆着木盒,里面装着黑子和白子。

崔敬掀起棋盘,拿出下面压着的一个信封。

信封里装着的东西,是文惜月三年前考取京中女子书院头名时,在考场里写下的策论。

崔敬已经看过了,她写得很好。

字迹清晰,文笔流畅,逻辑缜密,文字功底深厚。

分析弊病一阵见血、正中要害,所提出的建议没有任何空话,皆为实用之策。

在她的文章里,有文剑、杨青夫妇的翰林风骨,但比她父母的思想更有新意,没有墨守成规之感。

全文行云流水,无一字修改。

而且,通过文惜月的策论,可以看出她心系天下的广阔胸怀,尤其是对于民生之事,她字里行间总是有着对百姓的关怀和怜悯。

就连朝中很多官员,都未必能写出文惜月的这篇文章,更何况,这还只是她三年前所写。

崔敬第一次看完这篇文章时,心中只有一个想法:文惜月的前途不可限量。

当然,策论并非毫无问题,这可能也是文惜月以及天下学子的通病,对于很多对策和构想过于理想化。

对于崔敬而言,他看到这些对策的第一反应并不是考虑对百姓的好处,而是在想它们对朝中局势的利弊,实施下去哪方会受益、哪方会因利益受损而采取措施。

他还会提前预判,在实施过程中,有哪些地方会层层克扣,出现问题后该保哪些人,又该借着这些政策来处理哪些人。

在崔相国心里,任何事都不简单,都可以利用,但也会被利用。

坐在亭中,崔敬看着桌上文惜月的那篇策论,眼神中似乎有一抹悲凉。

“相国,晚饭已经备好。夫人问您,今晚是否与她一同用膳?”陈夫人身边的丫鬟声音,打断了崔相国的思绪。

崔敬丝毫没有被打扰的恼怒,他转头看了眼此时的天色后,便扶着桌子慢慢站起身,平和应道:“嗯,今晚我陪她一起吃晚饭。”

他将文惜月的策论重新收回信封中,并且又放到了棋盘下。

随后,他和那个丫鬟一起离开了亭中,身影逐渐消失在了府中的夜色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