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本王的科技树长歪了 > 强矢困局(第3页)

强矢困局(第3页)

赵楷将样品和测试数据紧急报送枢密院和曹玮。

曹玮对此结果表示认可:“虽未尽善,然已属难得。可即行试产,速送前线试用。”

军令如山,将作监立刻开足马力,生产这种新型箭镞。虽然材料波动问题依然无法根本解决,导致性能仍有起伏,但凭借着优化的结构和更严格的过程控制,整体质量明显优于以往。

然而,赵楷心中并无多少喜悦。他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并未真正解决材料瓶颈。一旦西夏人进一步强化盾牌防护,这点改进将瞬间失效。

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材料问题!

他将目光投向了炼铁这个他完全陌生的领域。他知道,这将是又一次无比艰难的“歪楼”,但已别无选择。

他开始疯狂查阅所能找到的一切关于炼铁、炼钢的零星记载(《天工开物》还未出世),向老铁匠请教土法炼铁的经验,甚至让狄明月通过关系,从工部虞衡清吏司偷偷弄来一些关于各地铁矿品质和炼铁法的残缺文档(风险极大)。

他了解到,此时的主流炼铁法是竖炉炼生铁和炒钢法(将生铁加热搅拌脱碳成钢),工艺粗糙,碳含量和杂质控制极不稳定。高品质的钢,多来自百炼钢、灌钢法等依靠长时间锻打和经验的“土法”,效率低下,成本高昂。

“高炉……焦炭……搅拌炉……转炉……平炉……”一个个陌生的名词在他脑中翻滚,却如同天方夜谭。以现在的工业基础,想要实现现代炼钢,简直是痴人说梦。

他只能再次祭出“土法科研”的大旗,尝试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极小规模的工艺改良。

他设计了一种极其简陋的坩埚,尝试小批量熔化精选铁料,控制加热温度和冷却速度,希望能得到成分更均匀的钢水。结果不是坩埚炸裂,就是钢水氧化,一塌糊涂。

他尝试改造现有的锻炉,增加鼓风效率(设计简易风箱),提高炉温。效果有一些,但提升有限。

他甚至还异想天开地想尝试合金化,往铁水里加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锰矿粉?磷矿粉?),结果制造出来的都是废渣。

过程一次次失败,消耗巨大,进展微乎其微。工部的“督导”对此冷嘲热讽,认为他是不务正业,瞎胡闹。连将作监内部的工匠,都觉得赵先生是不是魔怔了。

但赵楷咬牙坚持着。他知道,这是唯一的长期出路。

就在他沉迷于“土法炼钢”不可自拔时,前线试用新型箭镞的反馈回来了。

结果……褒贬不一。

有的部队反映效果不错,穿透力确有提升;有的部队则抱怨新箭镞依然难以有效破盾,且重量增加,影响射程;更有部队报告,部分箭镞存在质量问题,击中硬物后碎裂!

材料不一致和热处理不稳定的老问题,在残酷的实战检验中,暴露无遗!

虽然总体评价比旧箭镞好,但远未达到理想效果,更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枢密院对此表示失望,再次下文催促,要求继续改进。

压力再次倍增。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日,孙主事惊慌失措地跑来报告:工部虞衡清吏司突然下文,以“统筹资源、保障质量”为名,要求将作监今后所有铁料、焦炭等原料的采购,必须统一报由工部审批调拨,不得自行与铁监或商号接洽!

这一招,极其毒辣!直接掐断了赵楷试图自行寻找和改良原料的微弱可能性!将他彻底困死在工部提供的、质量低劣且不稳定的官料之中!

赵楷听到这个消息,眼前一黑,差点晕厥过去。

最后的自救之路,也被堵死了!

材料瓶颈,如同一个无形的、却又无比坚固的牢笼,将他和他的科技树,死死地困在了原地,动弹不得。

前路,似乎一片黑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