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线需平稳,带一丝不容置疑的职业性紧迫。
“您好,这里是瑞安保险理赔部。关于沃斯教授提供核心咨询的‘七星级’标的案,我们遇到一个紧急的技术性疑问,涉及跨境赔付的即时冻结流程,必须立刻与教授本人确认三处文件细节。”
“他的私人手机无法接通,情况紧急,能否麻烦您立刻协助联系?”
与先前发出的短信形成完美闭环,真实性陡增。
瑞安保险的名头足以引起校方行政人员的极度重视。
“跨境”、“即时冻结”、“紧急”这些词汇能有效施加压力。
但对方若足够谨慎,可能会要求回拨瑞安官方总机核实。
第二个角色是国际文件递送员。
语气需略带匆忙与公事公办的刻板。
“您好,DHL国际急件处理中心。有一份寄给康拉德·沃斯教授的‘机密’级文件,标注为‘亲启且即刻送达’,发件方是‘维也纳艺术史认证中心’。”
“系统显示教授应正在办公室等待此件。我们派件员已在楼下,但多次拨打其办公室及移动电话均无应答。能否请您现在协助确认教授是否在办公室?或告知其确切位置?此件需本人签收,无法代转。”
“维也纳”与伪造的学历背景关联,“机密”、“亲启”强化重要性。
流程常见,不易引发深究。
但紧急程度稍弱,对方可能只是记录留言,而非立即行动。
权衡在瞬息间完成。
瑞安保险。
它带来的压迫感和与之前信息的关联性,更能撬动官僚系统的惯性。
风险存在,但收益更高。
严序看了一眼时间。
演讲在下午两点。
一点十五分。
这是精心挑选的时刻。
沃斯极大概率在办公室进行最后的准备,思绪已部分投入演讲,警觉性可能出现缝隙。
行政人员已在岗,足以处理“紧急”事务。
即便沃斯提前动身前往演讲厅,他也能观察到其离开办公室时的自然或不自然状态。
他的思维并未停歇,继续向下推演。
如果接电话的人表示沃斯不在,或无法联系,该如何应对?
方案A(试探):“请问教授是否已前往演讲厅?我们或许可以去那边寻找。”
然后顺势确认行程。
方案B(施压):“此事事关重大,能否提供您的主管联系方式或更高权限的办公室电话?我们需要立即报备此次联络失败的情况。”
施加层级压力,可能获取更多信息或迫使对方更努力地寻找沃斯。
每一个字,每一种可能,都在他脑中预演了数遍,直到整个剧本连同所有分支路线都清晰刻印。
他拿起那部新手机,冰冷的触感顺着指尖蔓延,如同扣上了扳机前的最后检查。
猎犬已放出,陷阱的机关轻轻搭响。现在,只等待猎物踏入预定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