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隅角”咖啡馆的那个下午,像一颗被投入时间长河的石子,在我(苏晴)原本死寂的心湖中,漾开了一圈又一圈持续扩散的涟漪。
沉默的陪伴,温热的咖啡,林夕平和包容的目光……这些细碎的片段,反复在我脑海中回放。恐惧依然存在,但它不再是我世界里唯一的统治者。一种微弱却顽强的、名为“渴望”的植物,正试图在冻土中扎根。
我想再见她。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便带着不容忽视的力量。
不是通过冰冷的屏幕,不是依靠苍白的文字。是真实的,带着温度和气息的相见。
这个想法如此大胆,几乎让我自己都感到震惊。但这一次,恐慌没有立刻扼住我的喉咙。我想起姜医生的话——“允许自己感受”,想起林夕那句“下次还可以”。
也许……我可以再勇敢一点?
这个念头在心底盘旋了几天,逐渐酝酿成一个具体的计划——去片场探班。
这个想法本身就像天方夜谭。片场?那个人群密集、充满陌生面孔和嘈杂声响的地方?光是想象就足以让我呼吸急促。
但……那是林夕工作的地方。是她发光发热的舞台。我想去看看。想去……给她一个惊喜。
这个“惊喜”的念头,带着一种陌生的、悸动的甜蜜,给了我一丝对抗恐惧的力量。
我开始偷偷准备。
我翻出了行李箱最底层一条几乎全新的连衣裙。淡雅的浅紫色底,上面散落着细小的白色碎花,裙摆很长,质地柔软。是几年前状态稍好时,鬼使神差买下却从未穿出去的。它代表着某个被我压抑已久的、对“美好”的隐秘向往。
我站在镜前,颤抖着手换上了这条裙子。镜中的女人,苍白的脸色被温柔的紫色衬得似乎有了一丝生气,虽然眼底依旧有挥之不去的疲惫,但整个人看起来……不再那么灰暗了。
我甚至,生平第一次,极其笨拙地给自己化了一个淡妆。用粉底液勉强遮盖住过于明显的憔悴,用浅色的唇膏点亮缺乏血色的嘴唇。动作生疏,效果也绝称不上完美,但镜中的自己,确实看起来……精神了一些。
看着镜子里这个既陌生又熟悉的自己,一种奇异的、混合着羞怯和期待的情绪在胸腔里涌动。
然后,是给林夕准备的东西。
我知道演员需要严格控制饮食,尤其是她在拍摄期间。我回忆起她偶尔在邮件里提及为了保持状态在吃减脂餐。于是,我查阅了很多资料,花费了几乎一整个上午,在酒店房间那个小小的简易厨房里,极其用心地准备了一份看起来还算像样的减脂营养餐:烤鸡胸肉,焯水的西兰花和芦笋,一点点糙米饭,还用心形模具煎了一个漂亮的太阳蛋。
将餐盒仔细装好的那一刻,我看着那份凝结了自己笨拙心意和无数挣扎的礼物,心里充满了忐忑。
她……会喜欢吗?
下午,我再次深吸一口气,像即将奔赴一场命运攸关的约会,提着那个小小的餐盒袋,走出了酒店。
去往片场的路,仿佛比去“隅角”咖啡馆更加漫长和艰难。每靠近一步,心跳就加快一分。但当脑海中浮现出林夕看到我时可能露出的、带着惊喜的笑容,那点可怜的勇气就又支撑着我往前挪动一点。
片场外围比想象中更混乱。各种车辆、设备、匆忙来往的工作人员。嘈杂的人声,对讲机的电流声,机器运转的嗡鸣……像无数根针扎着我的神经。我拉高了裙子自带的薄纱外套的领子,将自己尽可能缩起来,低着头,快速按照之前周编辑模糊提过的方位寻找着。
心跳快得几乎要窒息。胃部又开始隐隐作痛。
就在我几乎要被这片喧嚣吞噬,想要转身逃离时,一个熟悉的声音穿透了嘈杂,清晰地传入我耳中:
“苏老师?”
我猛地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