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顾总,你前妻在科研界杀疯了! > 第514章 顾主席和苏博士真是郎才女貌啊(第2页)

第514章 顾主席和苏博士真是郎才女貌啊(第2页)

他顿了顿,喉结微动:“我在‘镜渊塔’看到过他的最后影像。他跪在地上,对着摄像头说:‘请告诉我的儿子,不要相信任何完美的系统,尤其是听起来很合理的时候。’然后画面就断了。”

苏晚的心狠狠揪紧。她忽然明白,为什么当年顾砚之会选择独自消失??不仅是为了保护现实中的他们,更是为了进入那个囚禁着他父亲的世界,哪怕只有一线可能,也要找到他。

“所以你现在感觉到了他?”她握住他的手。

顾砚之点头:“通过‘回音石’的共振。他在尝试传递信息,但每次只能维持几秒。就像隔着厚重的冰层敲击,你能听见声音,却看不清方向。”

渡鸦咬牙:“那就挖!一台一台找!反正我们知道‘回音石’的频率特征,可以用‘萤火链’做全域扫描!”

“不行。”林墨谦摇头,“每激活一块‘回音石’,都会引发局部认知扰动。普通人会出现短暂失忆、幻觉甚至自我说服倾向。如果我们大规模行动,等于主动制造混乱,反而会让‘理性平衡教育’获得正当性借口??他们会说,看,这就是自由带来的精神污染。”

室内再次陷入僵局。

苏晚却忽然站起身,走向书架最深处,取出一本薄册子。封面上写着三个字:《哭声谱》。

“这是我母亲留下的东西。”她翻开第一页,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不同年龄、性别、情境下的哭泣音频分析,“她说,真正的教育,是从允许孩子哭开始的。而我一直以为这只是隐喻。直到今天我才懂??她是在研究如何用眼泪打破情绪抑制剂的影响。”

她翻到最后一页,指着一段波形图:“你们看这个频率。它和‘源语石’的初始唤醒信号几乎一致,只是相位相反。一个是激发质疑,一个是释放压抑。”

顾砚之瞳孔骤缩:“你是说……哭泣本身就是一种原始的‘提问’?”

“是的。”苏晚眼中闪着光,“我们一直以为‘源语石’是钥匙,但它其实只是放大器。真正能撼动系统的,是人类最本能的情绪表达。愤怒、悲伤、恐惧??这些才是最初的火种。而‘回音石’之所以还能响应,不是因为技术残留,是因为还有人在为那些逝去的灵魂流泪。”

渡鸦愣了几秒,突然笑了:“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找石头,而是让更多人开始哭?”

“不止是哭。”苏晚望着窗外渐歇的雨,“是要让他们敢于为不公而悲,为谎言而痛,为失去的亲人而嚎啕大哭。只有这样,‘回音石’才会真正醒来。”

计划就此定下。

启问学院宣布举办第一届“春声祭”??一场为期七天的公开讲述活动。邀请所有经历过“净思局”迫害的家庭,站上讲台,说出他们的故事。不限形式,不论内容,唯一要求是:必须真实,必须动情。

第一天,只来了七个人。

一位母亲讲述了她八岁的女儿因背诵《千字文》时漏了一句“天地玄黄”,被判定为“潜在叛逆基因携带者”,送往再教育营后音讯全无。说到最后,她泣不成声,全场寂静。

就在那一刻,西伯利亚的“回音石”突然自主发光,持续了整整三分钟。

第二天,来了四十三人。

第三天,两百余人。

视频在网络上传播,虽被多重屏蔽,但“萤火链”将其拆解成无数碎片信息,经由学生间的口耳相传、手绘漫画、街头涂鸦重新拼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忆起自己遗忘的伤痛。

第四天夜里,墨西哥城郊外一座废弃教堂的地基中,一块“回音石”自行破土而出,悬浮半空,播放出一段童声合唱??那是三十年前一群被强制绝育的女性,在临终前录下的摇篮曲。

第五天,巴黎地下剧场,一名青年艺术家用投影重现了“净思局”焚书之夜的画面。当他播放到母亲抱着书籍冲进火堆的那一幕时,现场三百多人齐声哭泣。与此同时,柏林某地铁站墙体内嵌的“回音石”碎裂,喷涌出金色光雾,形成一个人形轮廓,停留了十七秒后消散。

第六天,全球已有十九处“回音石”被激活。

而最惊人的一幕发生在第七天清晨。

苏晚站在礼堂中央,手中捧着母亲留下的录音机。她按下播放键。

里面传出一个女人温柔的声音:“晚晚,如果你听到这段话,妈妈已经不在了。但你要记住,每一次你为别人流下的眼泪,都是在替这个世界偿还罪孽。别怕软弱,别怕难过。真正的坚强,是敢在黑暗里哭出声来。”

声音落下,全场静默。

忽然,顾砚之走上台,接过录音机,贴在耳边。他的身体猛然一震。

“他来了。”他低声说。

下一秒,整座启问学院的地基轻轻震动。实验室警报狂响,屏幕上显示全球二十三个“回音石”同步脉动,频率汇聚成一条逆向波流,直指太平洋深处的“镜渊塔”。

而在主控室的中央投影上,缓缓浮现一行全新的文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