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只求速死 > 第六百一十一章 蓝神仙(第3页)

第六百一十一章 蓝神仙(第3页)

“文长兄,莫要说笑。

我看此事……未必如市井所言那般乐观。太子殿下虽有心振作,然则严世藩等人岂会甘心拱手让权?这三年监国,恐怕……不会太平。”

杨帆沉默地听着周围的议论,尤其是那些关于自己“谋反”、“失势”的谣言,心中并无波澜,反而忽然想起了吴承恩手稿中那血腥残虐的“狮驼岭”一章。

他喃喃自语,声音轻得几乎只有自己能听见。

“狮驼岭……狮驼岭……那三个魔王,似乎也是打着菩萨的名号,占山为王,行事却比妖魔还要残虐……”

吴承恩和徐渭闻言,都是一怔,随即感到一股寒意悄然爬上脊背。

他们都明白了杨帆的暗示——如今这朝廷,裕王监国,打的自然是“恢复圣人之道”的堂堂正正之旗号,陈以勤等人亦是正人君子。

然则,具体到执行层面,那些手握权柄、负责“降妖除魔”、“推行善政”的官员们,其中会不会也混入了“狮驼岭魔王”那般的人物?

他们会不会借着这“正义”的名号,行那残虐贪婪之实,反而造下更大的罪业?

吴承恩语气变得沉重。

“杨先生此言,发人深省。看来,我等或许……真该跳出这是非圈,远离这即将到来的纷扰祸乱。”

徐渭却忧虑地摇头。

“只怕……树欲静而风不止。若真有‘大妖’当道,他们又岂会放过曾极力推动变法的杨兄你?还有那位在江南苦苦支撑的张居正张大人?”

杨帆感到一阵莫名的烦乱与躁动,他忽然抬起头,目光投向遥远的天际,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

“吴先生,徐先生,你们说……我们是不是该去找找蓝神仙?”

杨帆、徐渭、吴承恩三人寻了一处临江的茶肆二楼雅座暂歇,窗外是千帆竞渡的繁忙景象,窗内三人却各怀心事,气氛略显沉凝。

徐渭眉头紧锁,打破了沉默。

“部堂,你我自云贵归来,一路低调潜行,至今未曾公开露面。

如今市井之间,关于您的谣言愈传愈烈,甚至……甚至有人污蔑您心怀不轨,意图谋反。长此以往,恐非善事。

依属下看,是否应当择机露面,或设法澄清一二,以安江南人心?毕竟,变法大局,仍需人心支持。”

他担心这些谣言会损害杨帆的声誉,进而影响变法的推行。

吴承恩却似乎对这类政治算计毫无兴趣,他的心思仍沉浸在方才关于《西游记》的讨论中。

他啜了一口茶,悠然道。

“文长兄何必过于忧虑?市井流言,如同江上雾霭,来得快,散得也快。倒是老夫书中那狮驼岭一节,虽写得酷烈了些,然其结局,诸位可知?

那三个神通广大、为祸一方的魔头,最终也难逃因果,被菩萨收了去,镇于座下,不得再为恶。此乃天道循环,报应不爽。与眼下这朝局,终究是不同的。”

他试图用故事的结局来宽慰二人,暗示再嚣张的恶势力终有被制裁的一天。

杨帆默默听着,手指无意识地轻叩桌面,目光深邃地望着窗外浑浊翻涌的江水。良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带着冷意。

“吴先生的故事,自有其道理。

但先生可曾想过另一种可能?若……若有人,并非那茹毛饮血的妖魔,而是身居庙堂之高,却心似修罗。

他们并不直接吃人,而是借着一杆‘变法’的大旗,一套‘圣人之道’的说辞,行那残虐百姓、盘剥地方之实呢?”

他转过头,目光扫过徐渭和吴承恩,语气变得凝重。

“譬如,清丈田亩,本是良法。

然若执行之官吏,心怀鬼胎,或受人指使,故意夸大亩数,苛罚重税,甚至借机兼并良田,逼得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这滔天的怨愤,最终会算在谁的头上?

是那些具体行事的酷吏?还是……那位高高在上、下旨推行变法的监国裕王殿下?”

徐渭和吴承恩闻言,脸色微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