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太子此时脑子乱糟糟的,不知下一步该怎么办,不料下一秒,却被娘亲抱了个满怀。他听到娘亲沙哑的嗓音在哭喊:
“周儿!”
李怀周猝不及防,被一个温暖的怀抱拢住,他看着咫尺之间的母亲,那张明眸善睐的脸,上面细小的绒毛他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还有那双被泪水掩盖住的杏眼,上面是一双远山眉,显得母亲更为楚楚可怜、无枝可栖。
娘亲,这些年一定受了很多苦。李怀周望着这双眼,忍不住心里想着。
他记得李总管说过,自己眼睛长得像娘亲。娘亲的眼真好看。
他的眼睛,也是这样吗?
被梁含章的哭泣声感染,李怀周沉浸在母亲温软的怀抱中,鼻子也跟着酸涩,只想一辈子抱着母亲不松手。
梁含章抚摸着孩子单薄而小巧的脊背,忍不住心疼:“周儿,是母亲不好,这五年来都未曾陪在你身边”。
她稍微松出手,望着自己孩子,声音虔诚得似在忏悔:“周儿,你怨母亲吗?”
李怀周看着母亲哭得狼狈,很想亲手为她擦擦泪,又担心母亲嫌弃。骤然听到这话儿,他飞速摇头。
他怨母亲吗?他心里这样问自己。
不,并不曾怨恨。
他扪心自问,此刻心情除了喜悦,再没其他的。他看到母亲的第一眼就觉得亲切,打心眼里喜欢。
他的母后,这些年来必定是受了很多苦,受了很多委屈,才不得不隐瞒他和父皇的。
否则,昨夜母亲为何会说出那些奇怪的话?父皇听了又为何久久不能言?
可见这其中,还有许多隐情。
他轻轻摇头,声音沾染了哽咽:“周儿未曾怨过母亲”。
“父皇也没有。我和父皇两个人冷冷清清生活在皇宫,身边除了瑜表哥和几个伴读,没人陪我玩。父皇更甚,他一天到晚都是冷清孤寂的,他时刻思念母亲,有时候我与父皇睡在同一寝室,半夜都能听到父皇梦中在念母亲名字”。
小太子越哭越伤心,他对身边的人和事都观察得非常细致,虽然父皇从不把他所思所想说与他听。
可李怀周清楚,父皇,必定是爱极母后的。
只是,他把这份爱意,深埋于心间,不打算示人而已。
李怀周知道母亲受了很多苦,也知道父皇母后之间定然有天大的矛盾。否则,昨夜父皇的反应就不会是那样了。
他身为父皇母后的孩子,当然要充当二人之间的纽带,把他们这五年来的矛盾逐渐消融掉。
他想让母后跟着他和父皇,一起回长安。他想生活在父母双亲的膝下。
李怀周思虑良甚,故而下意识为建平帝说话,期望通过他这些话,母后能对父皇改观一些。
听到儿子为李琤说话,梁含章心里不仅不嫉妒,还隐约带着喜悦。
他肯为李琤说话,说明在太子心里,李琤这位父亲定然是当得称职的。否则,这五岁小儿也不会这样固执向她证明,李琤这五年来的点滴。
不论当年事实究竟如何,他们二人谁对谁错,李琤作为周儿父亲,让周儿在父爱包围下长大。
于公于私,梁含章都该感谢他。
感谢他把孩子养得这样好,还把太子之位给了周儿。
她抱着孩子轻轻点头,眼泪依旧止不住:“母亲知道,是母亲不好……”
李福怕梁含章刚昏迷醒来,又经历久哭,难免伤神。小殿下也是,他虽然是看着殿下长大的,可五年来,还不曾见他哭得这样伤心过。
可见血脉亲情,是没有时间和距离的障碍的。
他暗暗叹息一声,不知是为小殿下感到开心,还是为尚且卧病在床,未亲自面见孝德皇后的陛下感觉不忿。
他轻声提醒:“娘娘还未用膳吧?不若让下人送些清淡的膳食过来?”
梁含章还没从铺天盖地的愧疚和欣喜中缓过神,刚准备摇头,不料老太监早有话反驳:“娘娘,太子殿下今个早晨到现在,还未用膳呢,不若您和殿下一道?”
李怀周偷偷摸了摸自己小肚子,不懂他刚过来前还吃了栗子糕,用了膳食,怎落在老太监嘴里就是“未曾用膳”了?
后知后觉懂得李福是在为他和母后创造相处的机会,于是小太子也不反驳,跟着李福的话轻轻点头。
梁含章看向正默默流泪,哭得正伤心的太子。他肤色很白,嘴唇也不红润,身材更不似寻常五岁孩子那般强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