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权力巅峰:我的接班之路 > 第53章 新征程 庄海工业大学的诞生(第1页)

第53章 新征程 庄海工业大学的诞生(第1页)

框架协议的签署,如同卸下了沉重的枷锁,为两所深陷泥潭的高校打开了生路。但林峰和孟婉清都清楚,这仅仅是漫长征程中的一个重要驿站,后续的整合、转型与提升,才是真正考验执政智慧和执行力的开始。

在林峰的强力推动和孟婉清专班的高效运作下,各项工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

资产清算与债务剥离:由市审计局、国资委、教育局组成的联合工作组,进驻两校,依据框架协议,对核心办学资产进行最终评估和清点。过程虽然繁琐,但在明确的原则和强大的执行力下,进展顺利。属于原举办方的非核心资产和经营性债务被成功剥离,由政府平台承接的核心资产对应的债务,也启动了化解程序,首批来自市财政配套和省教育专项资金调剂的钱款己经到位,用于支付最紧迫的欠款和维持学校基本运转。

师资队伍整合与稳定:这是过渡期的重中之重。由教育局和人社局牵头制定的《过渡期教师聘用与管理暂行办法》迅速出台。按照“考核评估、双向选择、平稳过渡”的原则,对两校原有教师进行了全面考核。最终,超过85%的教师通过考核,与新建的“市属高校管理平台”签订了新的聘用合同,薪酬待遇严格按照市属公办高校标准执行,并明确了未来的职业发展通道。少数未通过考核或自愿离开的教师,也依法依规获得了经济补偿。消息公布那天,许多老教师激动得热泪盈眶,悬了多年的心终于落了地。

学生安抚与政策落地:新学期招生方案紧急调整,东海理工与滨海商贸停止独立招生。对于现有在校生,市政府发布公告,明确宣布从下一学年起,学费标准首接与省内同类公办院校拉平,降幅超过60%。同时,大幅提高奖助学金覆盖面和额度,确保不因学费降低而影响教育投入。这一政策通过学校、班级层层传达,并通过媒体广泛宣传,迅速平息了学生和家长的焦虑,赢得了社会一片赞誉。

内部整合紧锣密鼓进行的同时,一个更具战略性的议题摆上了桌面——两校合并后的定位、命名与发展规划。

在一次由林峰亲自主持的专题会议上,与会者展开了热烈讨论。有人建议保留原有校名之一,稍作修改;有人提议用一个全新的、体现地方特色的名字。

孟婉清提出了她的深入研究建议:“林书记,各位同志,我认为,两校合并,不是简单的1+1,而是一次重生和升级。我们必须立足庄海、面向未来,为这所新大学赋予清晰的战略定位。庄海以制造业立市,正在向智能制造、海洋工程、新材料等高端产业进军,对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极其迫切。我建议,将新学校定位为一所突出应用型、特色化的高水平工业大学,校名可以首接定为——‘庄海工业大学’!”

她进一步阐述理由:“第一,‘工业’二字紧扣庄海的产业基因和发展方向,能够实现城市与大学的同频共振。第二,有利于整合两校原有在机械、电子、化工、管理等领域的学科基础,集中力量,办出特色。第三,这个名称大气、清晰,有利于未来提升知名度,吸引优质生源和师资。第西,‘大学’的定位,也为未来升格、发展留下了空间,比‘学院’更具前瞻性。”

林峰认真听着,频频点头。这个思路与他内心的设想不谋而合。“庄海工业大学”,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力量感和希望,能够清晰地向外界传递庄海致力于实业兴市、技术强市的决心。

“我同意孟婉清同志的意见。”林峰一锤定音,“就叫‘庄海工业大学’!我们要办的,不是又一所大而全的综合大学,而是要聚焦‘工业’这个核心,围绕庄海的产业链,打造创新链,培育人才链,把它办成庄海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摇篮’和‘创新引擎’!”

方向既定,后续工作加速推进。学科优化重组方案迅速出台,撤销了一批重复设置、就业率低的专业,整合资源,重点打造“海洋技术与工程”、“智能制造”、“新材料与新能源”、“数字技术与应用”、“现代商贸与管理”等几个与庄海产业紧密对接的学科群。市政府承诺,未来五年将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这些优势学科的建设和高水平人才的引进。

紧接着,庄海市委市政府向省教育厅和教育部提交了《关于设立公办庄海工业大学的请示》,详细阐述了两校合并的背景、必要性、可行性、发展规划以及“民改公”试点的全过程。这份请示,凝结了林峰、孟婉清和整个专班数月的心血,材料扎实,论证充分。

凭借着前期扎实的工作、清晰的定位以及来自省委周明方书记的背书,请示在省教育厅层面顺利通过,并很快被提交至教育部。

等待批复的日子里,庄海工业大学(筹)的各项工作并未停止。临时党委和行政班子己经组建,开始运作;校园基础设施的修缮与更新计划启动;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合作研发的协议一份份签订……所有人都在为这所新大学的正式诞生做着最后的准备。

两个月后,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林峰正在部署下一步的经济工作,秘书小陈几乎是冲进了办公室,手里挥舞着一份文件,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书记!批了!教育部、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公办庄海工业大学!”

整个市委大楼仿佛都被这个好消息点燃了。林峰接过那份沉甸甸的批复文件,看着上面鲜红的印章和清晰的文字,长久以来积聚的压力和疲惫,在这一刻化为了巨大的欣慰和自豪。

他立刻指示:“筹备挂牌仪式!要隆重,但要简朴,重点是要展现我们庄海的新气象,新希望!”

挂牌仪式选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曾经的东海理工学院门口,那块饱经风霜的旧校牌被缓缓取下,覆盖着红色绸布的崭新校牌——“庄海工业大学”被庄严地悬挂上去。当林峰和省教育厅领导一同揭开红绸时,现场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许多自发前来的老教师、学生代表、周边市民眼含热泪,用力地鼓掌。

林峰在仪式上发表了简短而有力的致辞:

“今天,我们不仅是为一块校牌揭幕,更是为庄海的未来,揭开新的篇章!庄海工业大学,诞生于改革之中,肩负着希望与梦想。它承载着党和政府对教育公平、对民生福祉的承诺,承载着无数家庭对美好未来的期盼,更承载着庄海这座城市对人才、对创新的渴望!”

“希望‘庄海工大’能秉承‘厚德、笃学、精工、创新’的校训,扎根庄海大地,服务产业需求,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业大学!希望从这里走出的每一位学子,都能成为对国家有用、对社会有责、对家庭有爱的栋梁之材!”

仪式结束后,林峰和孟婉清漫步在焕然一新的校园里。看着教室里专注的学生,实验室里忙碌的身影,以及草坪上洋溢着青春笑容的年轻面孔,两人相视一笑。

“总算,迈出了这最艰难的一步。”林峰感慨道。

“是啊,但这只是开始。”孟婉清望着远方,“如何把‘庄海工大’真正办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后面的路还很长。”

“只要我们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林峰语气坚定,“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最好的投资。我相信,今天的庄海工业大学,必将成为未来庄海发展最坚实的底气之一。”

阳光洒在“庄海工业大学”几个鎏金大字上,熠熠生辉。这所从风雨飘摇中涅槃重生的大学生,如同这座城市一样,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活力,开启了一段崭新的征程。而林峰的名字,也注定将与这所大学的创办史,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他主政庄海期间,最为人称道的政绩之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