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百姓们暂时将恨意放在了战争上,而没有觉得皇帝有多过分。
周辰礼跟朝中大臣们满心以为到了北边,朝廷依旧是朝廷,毕竟北边的大臣看起来还是忠诚的。
可谁知迁都之后,皇帝却成了处处受制的了。
——
关中战场前线,李将军的手下王震听着手底下人的建议,面色凝重。
“如今皇上北逃,北边藩镇林立,谁都想要当下一个皇帝,再不济也想要做个挟天子的王臣。南边人人都称王称帝,岂止那林茜一个政权?现如今许多占了几个县城的就称帝的大有人在,土匪以往是山大王,如今有个一两万兵马的都自立为王了!
这乱世已经显现,打仗除非有雄主出世,要政治军事都在行,还要出生经济都允许,天底下没有几个人有这样本事。这仗是打不完的!想想李将军,为国为民,最后竟然是这样下场!说来太过可惜!将军,效忠这样的朝廷对咱们有什么益处?”
王震双手握拳,咬牙道:“那能如何?难不成让我投靠了瑞王那边?且不说他是谋逆的,李将军在世时同他斗了这么久,我若投靠他,死也无颜面对将军!”
“还有那南边的林茜!一个女子,我堂堂大丈夫,如何屈居人下?她底下的兵没有血性,甘愿为女子所驱使,我却不能!”
手下又道:“将军,既然无法为人所用,为何不干脆自立?咱们也占着关东一带,将来连关中一带也要占领。打赢了这边的仗,还怕打不下林茜?那林茜虽说被人传是神勇,可那是她并没有碰上您跟李将军。
南国军是个什么情况?一群乌合之众!当初李将军跟您可是追着他们打的!林茜逼退了南国军并不算什么伟大的功绩。且皇上在京都时,当时手下的兵也是良莠不齐的。林茜此人,不过被人传得神乎些罢了,并不足为惧啊!”
手下另一个人又说道:“皇上如今人在北边,但李将军一事实在叫人寒心。有了他的例子在前,谁还肯为皇家卖命呢?如今的皇帝不过是傀儡,只怕大家宁愿去投奔林茜那个女子,也不会再忠于皇上了!且看看吧,为了皇上的江山流血流泪,咱们最后能得到什么呢?”
这话,若放在李将军在时,是没有人敢当面说这些的。
可现在李将军不在了,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王震一听,果然有理!
他本不是那种有野心的人,王震打仗犹如神助,力气大又能打,人很壮硕,站在那里就能稳定军心。
军队生活弱肉强食,士兵们自然而然会有强烈的慕强之心,且当兵的多了,殉道精神就旺盛。
王震给人一看便知,宁死不败、宁死不退,所以手底下的将士们都乐意跟从他。
但是说起带兵,他是不如李将军的,李将军在世时曾说过,王震带不了万人以上的兵。
意思就是说他能打仗,却不是将才。
李将军在时,手下或为自己利益,或为李将军着想,多少都曾劝过李将军拥兵自立。
但是李将军忠心,哪怕猜到自己的结局不会多么好看,却还是选择忠于赵国。
如今李将军身死,让众多谋士早有的猜测有了结论。
有时候江山的命运便是如此,朝代兴亡由一些关键的人物作为齿轮进行着运转。
李将军这一枚小小的齿轮,就承载着周辰礼的江山未来。
而王震在底下人的撺掇下,本来无意谋反的他,被人奉承了几句,也开始觊觎起了那皇位。
他书读得不多,却也知道前朝、前前朝、前前前朝的皇帝都不姓周。
既然人人都称王称帝,他也很有打仗的才能,天下配跟他单挑的人,拉出来不超过十个手指头!
既然如此,他凭什么不能称王称帝?!
于是在打仗的时候,王震还跟人合计,自己称王,拥兵一方,跟少主一起享有关中一带的地区。
他这做派,令三股大势力都蒙了。
毕竟关中军事要地,北边想要往南边攻打,那肯定是不会放过关中一带的。
南国当初打仗就往关中一带派了人,被李将军逼退了,最后因为南边的势力被林茜打跑,断了粮草,就只好灰溜溜逃跑。
因为赵国被南国仇恨值拉满,所以南国逃跑时被砍了几万人的军队。
南国一小国而已,那几万的青壮年劳动力够他们缓好几年的。
若是如今战乱停止,朝廷派军过去直接能打到他们灭国。
只是如今赵国境内各地混战多,□□白道的站出来,要比一比大小王,所以南国这才得以苟延残喘。
像是赵国这样的大国,光是靠一支军队攻打,那是肯定打不下来的。
毕竟皇帝可以北上,还可以西进,可以逃的地方多,只要还有兵,一年、两年都别想打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