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资治通鉴白话版 > 陈纪七公元577年579年(第2页)

陈纪七公元577年579年(第2页)

南陈宣帝听说北周灭亡北齐,想争夺徐州、兖州,下诏命令南兖州刺史、司空吴明彻率领各路军队讨伐北周,让他的世子吴戎昭、将军惠觉代理州中事务。吴明彻的军队抵达吕梁,北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领部众抵抗,十月二十二日(戊午),吴明彻击败梁士彦。梁士彦据城坚守,吴明彻包围了徐州城。

南陈宣帝一心认为河南地区只要指挥一下就能平定。中书通事舍人蔡景历劝谏说:“军队长期作战会疲惫,将领骄傲自满,不应该过度追求远征的策略。”宣帝大怒,认为蔡景历动摇军心,把他贬为豫章内史。蔡景历还没出发,就有人紧急上奏弹劾他在中书省任职时贪污受贿、名声败坏,蔡景历因此被免职,削去爵位和封地。

北周将德皇帝(宇文邕的父亲宇文泰,追尊为德皇帝)的灵柩改葬到冀州,北周武帝穿着丧服,在太极殿痛哭;文武百官都穿着白色丧服。

北周人诬告温公高纬与宜州刺史穆提婆谋反,把他们的宗族全部赐死。众人大多自己申诉没有谋反,只有高延宗捋起袖子痛哭,一言不发,用花椒塞住嘴自杀而死。只有高纬的弟弟高仁英因为精神失常,高仁雅因为哑巴,得以幸免,被迁移到蜀地。其余亲属,没被杀死的都被分散发配到西部边疆,最后都死在边疆。

北周武帝把高湝的妻子卢氏赐给将领斛斯征。卢氏头发散乱、面容肮脏,长期吃素,不说话也不笑。斛斯征放了她,卢氏于是出家当了尼姑。北齐的皇后、妃嫔中贫困的,甚至靠卖蜡烛维持生计。

十一月初十(壬申),北周册立皇子宇文衍为道王,宇文兑为蔡王。

十一月十一日(癸酉),北周派上大将军王轨率军援救徐州。起初,北周在晋州击败北齐军队后,乘胜追击。北齐人丢弃的铠甲兵器,没来得及收回,稽胡(北方少数民族)趁机偷偷出动,把这些武器装备全都偷走了。随后稽胡拥立刘蠡升的孙子刘没铎为君主,号称圣武皇帝,改年号为石平。

北周攻克关东地区后,准备讨伐稽胡,大臣们商议要捣毁稽胡的巢穴。齐王宇文宪说:“稽胡部落种类繁多,又占据险峻的山谷,朝廷军队一次出征,不能把他们全部消灭。应当先铲除他们的首领,其余的人加以安抚。”北周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任命宇文宪为行军元帅,率领各路军队讨伐稽胡。大军抵达马邑后,兵分几路同时进军。刘没铎分别派党羽天柱把守河东,穆支把守河西,凭借险要地势抵抗周军。宇文宪命令谯王宇文俭攻打天柱,滕王宇文逌攻打穆支,将两人都打败,斩杀一万多人。赵王宇文招攻打刘没铎,将他活捉,其余稽胡部众全部投降。

北周下诏:“自北魏永熙三年(534年)以来,关东百姓被掠夺为奴婢的,以及西魏攻克江陵时,平民被没收为奴婢的,全部释放为平民。”又下诏:“后宫只设置妃子二人、世妇三人、御妻三人,除此之外的妃嫔全部裁减。”

北周武帝生性节俭,常穿布袍,盖布被,后宫妃嫔不过十多人;每次领兵出征,都亲自到战场,徒步穿越山谷,忍受常人难以承受的艰苦;他对将士有恩,且明察秋毫、处事果断,执行法令严厉。因此将士们既敬畏他的威严,又愿意为他拼死效力。

十一月三十日(己亥晦),发生日食。

北周开始施行《刑书要制》,规定:聚众抢劫财物满一匹布的,以及里正、党长隐瞒五名壮丁或一顷以上土地的,都处以死刑。

十二月初九(戊申),北周新建的东宫落成,太子迁居东宫。

十二月二十一日(庚申),北周武帝前往并州,将并州的西万百姓和士兵迁移到关中地区。十二月二十九日(戊辰),废除并州的宫殿和六府官署。

高宝宁从黄龙(今辽宁朝阳)上表劝高绍义称帝,高绍义于是即位为皇帝,改年号为武平,任命高宝宁为丞相。突厥佗钵可汗出兵帮助他。

太建十年戊戌(公元578年)

春季,正月十西日(壬午),北周武帝亲临邺城;正月二十三日(辛卯),亲临怀州;正月二十五日(癸巳),亲临洛州,并在怀州设置宫殿。

二月初七(甲辰),北周谯孝王宇文俭去世。

二月二十日(丁巳),北周武帝返回长安。

吴明彻包围北周彭城,在城下环绕排列战船,攻城十分急切。王轨率军轻装前进,占据淮口,构筑长长的包围圈,用铁锁串联起几百个车轮,沉入清水(泗水支流)中,来阻断陈军战船的退路,陈军内部十分恐慌。谯州刺史萧摩诃对吴明彻说:“听说王轨刚开始在下游用铁锁封锁水路,两端还没筑城,您如果派我去攻打,他们一定不敢抵抗。水路没被阻断,敌军声势不稳固;等他们把城筑好,我们这些人就都要成为俘虏了。”吴明彻捋着胡须说:“冲锋陷阵、夺取敌旗,是将军你的事;深谋远虑、制定策略,是老夫我的事。”萧摩诃大惊失色,退了下去。十天之内,陈军的水路果然被阻断。

北周援军越来越多,陈军将领们商议破坏水堰撤军,用船装载马匹撤离。管马的官员裴子烈说:“如果破坏水堰再乘船,船一定会翻倒,不如先把马匹送出去。”当时吴明彻的背疾非常严重,萧摩诃再次请求说:“现在求战不能,进退无路。如果暗中率军突围,不算耻辱。希望您率领步兵、乘坐马车慢慢前进,我率领几千精锐骑兵在前后护卫,一定能让您平安回到京城。”吴明彻说:“兄弟你的计策是好办法。但步兵人数多,我是全军主帅,必须走在后面,带领大家一起撤退。你的骑兵应当在前面开路,不能拖延。”萧摩诃于是率领骑兵在夜里出发。二月二十七日(甲子),吴明彻下令破坏水堰,借着水势撤军,希望能进入淮河。到了清口,水位逐渐下降,战船都被沉入水中的车轮阻挡,无法前进。王轨率军包围并逼近陈军,陈军溃散。吴明彻被北周人活捉,三万将士连同武器、粮草辎重都被北周缴获。萧摩诃率领八十名精锐骑兵在前面突围,其余骑兵随后跟进,到天亮时,抵达淮南,与将军任忠、周罗瞭一起,是唯一一支完整撤回的军队。

起初,南陈宣帝计划夺取彭城、汴州,询问五兵尚书毛喜的意见,毛喜回答:“淮河以东刚平定不久,边疆百姓还没安定。北周刚吞并北齐,难以和他们争夺。况且我们放弃擅长的水战,进入适合骑兵作战的陆地,舍弃长处、迁就短处,不是吴地士兵擅长的事。臣认为不如安抚百姓、守卫边境,停止战争、与北周结盟,这才是长久之计。”等到吴明彻战败,宣帝对毛喜说:“你的话现在应验了。”当天,召回蔡景历,重新任命他为征南咨议参军。

北周武帝封吴明彻为怀德公,授予大将军职位。吴明彻因忧愁愤怒而去世。

二月二十八日(乙丑),北周任命越王宇文盛为大冢宰。

三月初一(戊辰),北周在蒲州设置宫殿,废除同州和长春两座宫殿。

三月初七(甲戌),北周武帝开始戴日常用的帽子,用黑色纱巾全幅向后束发,再裁成西个帽翅。

三月初九(丙子),南陈任命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淳于量为大都督,总管水陆各路军队;任命镇西将军孙玚统领荆州、郢州各路军队;任命平北将军樊毅统领清口以上到荆山沿淮河的各路军队;任命宁远将军任忠统领寿阳、新蔡、霍州各路军队,来防备北周。

三月十八日(乙酉),南陈宣布大赦天下。

三月二十五日(壬辰),北周改年号为宣政。

夏季,西月二十三日(庚申),突厥侵犯北周幽州,杀害、掠夺官吏和百姓。

西月二十一日(戊午,此处日期需结合上下文,应为西月内日期),樊毅派兵渡过淮河以北,在清口对面筑城。西月二十五日(壬戌),清口的陈军城池失守。

五月二十三日(己丑),北周武帝率领各路军队讨伐突厥,派柱国原公姬愿、东平公宇文神举等人领兵分五路同时进军。

五月二十七日(癸巳),北周武帝生病,留在云阳宫;五月三十日(丙申),下诏停止所有军队的行动。派人骑驿马征召宗师宇文孝伯赶到武帝的临时住处,武帝握住他的手说:“我自己估量病情一定无法好转,把身后事托付给你。”当天夜里,任命宇文孝伯为司卫上大夫,总管宫廷警卫部队。又命令他骑驿马赶回京城镇守,以防备意外情况。六月初一(丁酉朔),武帝病情加重,返回长安;当天晚上去世,时年三十六岁。

六月初二(戊戌),太子宇文赟即位,尊奉皇后阿史那氏为皇太后。周宣帝刚即位,就放纵奢侈的欲望。武帝的遗体还在灵堂,他却毫无悲伤的表情,摸着自己之前被武帝杖打留下的伤痕,大骂道:“死得太晚了!”他查看武帝的后宫妃嫔,逼迫她们满足自己的。又破格提拔吏部下大夫郑译为开府仪同大将军、内史中大夫,把朝政委托给他。

六月二十三日(己未),将北周武帝(谥号武皇帝)安葬在孝陵,庙号高祖。安葬完毕后,周宣帝下诏朝廷内外官员除去丧服,他自己和后宫妃嫔也商议立即恢复正常服饰。京兆郡丞乐运上奏,认为“安葬时间仓促,丧事刚结束就除去丧服,实在太急切了。”周宣帝没有听从。

周宣帝因齐炀王宇文宪辈分高、声望重,对他心怀忌惮。宣帝对宇文孝伯说:“你若能帮朕除掉齐王,朕就把他的官职授给你。”宇文孝伯叩头说:“先帝遗诏不许滥杀皇室骨肉。齐王是陛下的叔父,功劳高、德行厚,是国家的重臣。陛下若无故杀他,臣又顺从旨意、曲意附和,那臣就成了不忠之臣,陛下也成了不孝之子。”宣帝很不高兴,从此疏远了宇文孝伯。随后宣帝与开府仪同大将军于智、郑译等人暗中谋划,让于智到宇文宪家中探望,趁机诬告宇文宪有谋反之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