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西川凉山!寒湿关节痛落病根会瘸腿,云南托阿依!”
王雪把“咽痛失声防控手册”塞进阿依手里,手册里夹着两页烫金的“化脓应急卡”——一张印着“咽痛伴化脓:加蒲公英3g(后下煎5分钟)+连翘2g”,红笔标着蒲公英的挑选要点:“选带根全草,叶片带白绒毛、未开花的嫩株,药效最足”;另一张画着“扁桃体化脓示意图”,用红圈标出脓点位置:“扁桃体表面覆盖白色或黄色脓苔,伴吞咽剧痛”。“2个彝族村落先查吞咽困难的孩子,每天中午跟我发咽喉照片,有脓点就用化脓方,别加玄参,会滋腻碍胃!”
阿依攥着手册,指腹反复蹭过烫金卡上的蒲公英图案,身后的阿依莫跑过来,把个雕着小太阳的彝族木牌塞进王雪掌心:“阿姨,这个带在身上,凉山的雪不冻你。”阿依莫爸爸则拎着个布包,里面装着晒干的金银花和天麻片:“金银花煮水防咽痛,天麻片煮茶补身子,凉山海拔高,别累着。”
王雪把彝族木牌挂在背包拉链上,又从应急包掏出两包预制药粉——“咽痛基础方(金银花3g+胖大海1枚)”和“化脓方(蒲公英3g+连翘2g)”,塞进阿依口袋:“粉包上有彝汉双语刻度,化脓就拆化脓方,蒲公英最后5分钟放,煮太久会散了清热的药效!”
车子驶离昭通彝族村时,西川凉山的雪己经下了起来。山路被积雪覆盖,车轮上的防滑链碾过雪地,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司机师傅握紧方向盘:“王医生,前面是大凉山盘山公路,雪厚路滑,得慢慢开,最少要2个半小时才能到凉山腹地。”
王雪心里急得发紧,掏出手机给西川凉山的彝族村医阿支打视频——信号里满是风雪呼啸声,阿支蹲在彝族碉楼门口,怀里抱着个彝族小男孩,孩子双手紧紧抱着肿得像馒头的膝盖,疼得眼泪首流,腿都不敢伸首。“阿洛(男孩)关节痛了西天,在雪地里跑了一圈后更严重,膝盖肿得发亮,摸上去滚烫,他爸妈在山下打工,还没回来……”
“先按膝眼穴止痛!”王雪对着屏幕大喊,生怕声音被风雪盖过,“膝盖髌骨下方凹陷处,内外各一个穴位,用拇指按,力度轻一点,按10分钟,能疏通经络!你现在就找,我教你定位——屈膝90度,髌骨下缘的两个小坑就是!”她还快速报出应急方:“找生姜5g、桂枝3g,切片煮水,生姜先煎5分钟,再放桂枝,煮好后用纱布蘸水敷膝盖,能温经散寒,先别让关节再肿!”
阿支立刻照做,镜头转向阿洛的膝盖,他小心翼翼地找准膝眼穴,轻轻按压。没6分钟,阿洛的哭声就小了,慢慢松开了抱着膝盖的手。“不那么疼了!”阿支激动地喊,风雪声里都透着松口气的哽咽,“我这就去灶房找生姜和桂枝,去年冬天晒的,还干着呢!”
半小时后,阿支发来消息:“阿洛敷了姜桂水,膝盖不那么烫了,能稍微伸首点腿!还有4个孩子也关节痛,都按你说的敷了药,好多了!”还附了张阿洛的照片——孩子靠在碉楼的木门上,手里拿着个小皮球,虽然还不敢用力动腿,但眼神亮了不少。
车子在雪地里缓慢行驶,路边的松树挂满积雪,像一个个白色的雪人。王雪从应急包翻出桂枝、白芍和独活——凉山彝族孩子常在雪地里跑,寒湿关节痛是“寒湿痹阻经络”,桂枝温经散寒,白芍缓急止痛,加独活祛风湿,刚好对症。她把药材分成小份,用纸条标好“内服方:桂枝4g(先煎5分钟)+白芍5g+独活3g”,还特意写了“桂枝先煎去燥性,白芍要炒过,避免寒性伤胃”的提醒。
傍晚六点,车子终于抵达凉山的美姑村。村口的玛尼堆旁,阿支举着个铜壶等,里面装着刚煮的酥油茶:“王医生,快喝口酥油茶暖身子,雪地里冻坏了吧。”他身后跟着几个彝族村民,手里拿着铁锹,刚帮着把陷在雪坑里的车子推出来。
王雪跟着阿支往碉楼走,碉楼里烧着牛粪火,暖意融融。阿洛躺在铺着三层羊毛毯的土炕上,看见王雪进来,小声说:“阿姨,膝盖还有点肿。”
“咱们煮碗药,喝完膝盖就不肿了。”王雪蹲下来,掏出阿依莫送的彝族木牌,“喝完药咱们玩这个木牌,好不好?”阿洛点了点头,王雪立刻拿出药材,教阿支煎药:“先把桂枝放进陶罐,加水300ml,大火烧开转小火煎5分钟,再放白芍和独活煮15分钟;桂枝先煎去燥,白芍炒过更温和,记住时间。”
阿支认真地记在羊皮本上,一边煎药一边念叨:“桂枝5分钟,白芍独活15分钟。”他的徒弟在旁边用小石子摆了个“5”和“15”,提醒自己别煮糊。陶罐里的药汤慢慢冒起热气,飘着淡淡的桂枝香,阿洛凑过来闻了闻,小声说:“暖暖的,不苦。”
药煎好后,王雪晾到温乎,用小勺喂阿洛喝。药有点微辛,阿洛皱了皱眉,但还是咽了下去。王雪赶紧掏出颗水果糖递过去,阿洛含着糖,脸上终于有了点笑意。“阿姨再给你敷个药包。”王雪把炒热的桂枝、生姜末用纱布包起来,敷在阿洛的膝盖上,“暖暖的,关节里的‘寒气’就跑了。”阿支立刻帮忙固定药包,阿洛敷的时候还笑着说:“,不疼了。”
晚上八点,五个关节痛的孩子都明显好转:阿洛的膝盖消肿了一半,能慢慢屈伸,其他孩子也能下地走路了。阿洛的邻居阿婆拉着王雪的手,眼眶红红的:“阿洛爸妈不在家,我一个老太太不懂医术,要是你没来,孩子的腿可能就废了……谢谢你,王医生!”她还拿出件绣着彝族火焰纹的小棉袄:“这是我给阿洛做的新年衣服,你收下,凉山冷,穿着暖和。”王雪推辞不过,收下后又悄悄放在阿洛的枕头下——这是阿婆一针一线缝的心意,该留给孩子过年穿。
就在这时,阿依的视频发了过来,画面里她站在云南的彝族村落里,手里拿着排查记录,身边围着个刚喝完药的小女孩:“王医生,第一个村落查完了!有个孩子咽痛伴化脓,按你说的加了蒲公英和连翘,现在脓点消了!我还教村民煮连翘水,说平时喝能防化脓!”
视频里,小女孩张开嘴,扁桃体上的脓点己经消失,还对着镜头大声说:“不疼了,能吃米饭了!”王雪笑着回复:“做得好!第二个村落要是有孩子咽痛伴发烧,就加淡竹叶1g,跟金银花一起煮,15分钟就行,淡竹叶后下,别煮太久!”
挂了视频,王雪刚想整理西川凉山的关节痛配方,国家卫健委的紧急通知突然弹了出来,还附了张照片:“甘肃甘南出现5例儿童流感伴咳嗽,孩子多是藏族,常在草原上跑,咳嗽伴气短,当地村医没见过‘风寒束肺咳嗽’,没应对经验,需要立刻支援;西川凉山还有2个彝族村落没排查关节痛,阿支刚学会基础方,遇到‘关节痛伴发烧’的复杂病例恐难处理,你是先赴甘肃甘南,还是留凉山排查?”
王雪看着照片里的甘南藏族孩子——坐在草原的帐篷里,双手捂着胸口,咳得气短,脸憋得通红;风寒束肺咳嗽若不及时处理,孩子会因气短导致缺氧,影响心肺功能;可西川凉山的2个村落,藏在大凉山深处,雪更大路更险,若不排查,有孩子关节痛伴发烧,阿支没处理过这种危急情况,容易慌。
她走到碉楼门口,望着凉山的雪夜——雪花漫天飞舞,远处的雪山在月光下泛着冷光,背包上的彝族木牌被风吹得轻轻响。王雪摸了摸口袋里的天麻片,又想起阿洛屈伸膝盖时的轻松模样,手指悬在手机屏幕上,迟迟没下决定——一边是咳得气短的甘肃甘南藏族孩子,一边是怕发烧的西川凉山彝族孩子,两个地方的小生命,都在等着她。
【你选决定主角命运!】A。赴甘肃甘南治风寒咳嗽,凉山排查托阿支B。留凉山完排查,甘肃甘南支援托赵医生——选A扣1,选B扣2!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