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西点半的闹钟一响,晓玉便立马起来了。简单洗漱后,将钱装好,外面就响起了敲门声“晓玉姐!”
晓玉应着打开门,一股子寒冷迎面扑来,就看到了捂的严严实实的晓雪,“晓雪,你可收拾好了,快进来。”
晓雪便把进货的小车和调换的衣服拿进店里“呀,晓玉姐,你这店里快空了呢。”
“哪有,这里还有一大包要调换的货呢。”晓玉背上包,将棉袄上的帽子戴上,“咱们走吧!”
“中。”
姐妹俩个便相跟着一起往大路上走,等着坐车去市场。
她们到时,乡里去进货的商户己经三三两两的在等着了。一辆长途车驶来,众人便都上了车,大早上的车上却是坐满了人,都是进货的生意人,姐妹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晓玉不由就感叹,生意人无利不起早啊。
到了市场天依旧是黑的,姐俩便在市场门口的小摊前,每个人花了两块钱吃了一碗热乎乎的米线,一碗米线下肚,浑身也觉得暖和了。
吃完饭便是去市场调货进货,爱玲一看到她俩忙喊她们“晓玉晓雪,快过来!快来!”
晓雪一看曾经的爱玲婶化着精致的妆,她和服务员小蕊都穿着店里的棉袄,见了她俩是满面笑容。
两个人进了店里,西下看着,墙上挂着清一色的棉衣,各种颜色,主推的还是刘爱玲和小蕊身上的款式,确实修身也洋气,帽子上今年也多了毛领子,是上档次不少。
“晓雪,你拿些吧。今年这藏蓝色、白色和红色卖的最好,你看看可比去年的样式还好看修身。”爱玲向晓雪介绍,一边转着身子让她俩看款式和效果。
晓雪只笑不语,实在是今年的天到现在依旧不冷,她进货都是拿的短款棉袄。并且今年年里就立春,过年天就暖和了,这样的长款棉衣她都是进的很少,因为棉袄这种衣服在乡里不是非买不可,往年有了今年可能就不用买了。村里人现在买衣服都是买的过年穿的衣服,大人孩子过年都穿的新崭崭的,万一过年天暖和这样的长款棉袄是没人买的。她进回去也是砸在自己手里。
“我得先去换货,俺妈这次过来主要让我进男装的,男裤这段时间卖的特别好,等晚会儿再说吧。”晓雪照旧笑眯眯的说。
“没事,我还不相信你,你挑几个颜色我给打包好放这里,钱不够了先记着账。”爱玲也是不遗余力的推销。
“店里面棉袄还有不少,暂时先不拿。晓玉姐我去男装那里看看,进完货咱们还在市场门口等着一起回去。爱玲婶我先过去了。”晓雪笑着说完便往外走,晓玉姐毕竟跟她是母女,让她们说说话吧。
“中。”晓玉答应道,看着堂妹出去。
爱玲见晓雪没拿货,脸上便是有些不大乐意问起了女儿“生意咋样啊?”
“还行,妈,今年天暖和,你们还在做这么多棉服?”晓玉看着母亲的店里挂满了棉衣,忍不住提醒。
说起这个爱玲也是一脸的愁容,实在没想到今年的天这样的不给力,棉袄销量迟滞的很,竟是连去年的十分之一都赶不上。车间这些天己经在控制工人们出货了,她和老杨寄希望于“交九”,只希望老天爷在冬至以后大冷,这样库存的棉袄才有一线生机,不然真的要赔钱跳楼不可。
今年真是大大的失误,那么早就开始让工人们做棉衣,钱全压在了货上,堆了那么多货,就是再去选款也是迟了也没有钱再去往上面投了。做生意当真是起伏不定难以预料啊,市场上有的人赌对了,今年就没有做棉衣,做了时下最流行的加绒休闲服,外面一层防风面料里面是绒,冬天里面穿件毛衣,穿着就不冷。关键人家这种衣服穿时间长,就是穿到开春也没问题,不像棉袄天稍稍暖和就穿不上它了。所以人家今年都卖爆了,真跟他们去年押中了棉袄一样。当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人挣死有人赔死,谁能说的清了。
老杨在家给自己的老顾客们打电话,爱玲在市场上哪怕别人还价少个几块钱她也出货,全力推销,尽量减少库存。她和老杨现在的希望全在即将到来的交九节气,如果天还不冷,那今年恐怕要彻底玩完。
“今年运气不好,车间现在己经半停工了。”爱玲看着小蕊招呼别的客人,压低声音对女儿说。“你走时捎回去些,好歹挂着卖些。”
母亲在难处,晓玉只能点头应允。人有时候就是命,晓玉走出店里忍不住的为母亲担忧心酸,如果去年是这么一个情况,母亲打死恐怕也不会离婚吧!
晓玉也是在看天,棉袄她也是不敢再进,母亲让拿她的棉衣,她就去多进裤子和毛衣之类的,这些卖的时间长,配着进了些大衣和休闲服,进了些鞋子,就准备回去。
晓玉是着急回去,父亲在家看店也不知道咋样,今天还是星期天,正是好生意万万耽误不得。爱玲早给女儿打包好了一包货“晓玉,你看着卖生意好了,你打电话我给你发货。快过年了进货卖货千万小心,碰着不好卖的,亏一些也不要留着过年。”爱玲叮嘱女儿道。
“中,我知道了。”
“有啥事给我打电话。”
“好。”晓玉将货放在进货的小车上,就和母亲告别。
走出市场,晓雪己经在等着了,两个人便喊了专门拉货的三轮车,装上货就往汽车站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