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要早起去赶会,晓玉早早的便起来了,哥哥不知道会不会来,她己经和芳芳姑说了,让耀杰姑父送她去,两个简易的货架,主要冬天的棉衣占地方,好几袋子。
谁知道开了门没多大会,哥哥晓川开着拖拉机过来了。晓玉鼻子一酸差点落泪,哥哥终究是没听嫂子的话,他心里也是有母亲的。
芳芳和耀杰也过来了,晓玉交待了芳芳姑,便同哥哥一起迎着早上的冷风去赶会处理衣服。
在会场找了个地方,兄妹俩个卸下衣服和货架,便开始挂衣服。“妈没说他们以后咋办?”晓川问妹子。
“说是等货处理差不多了就回老杨的老家,一家两个病号,要不妈可怜呢。”
“其实不如你抽空劝劝妈,跟那个老杨还有啥过头,不如回来。”晓川叹气道。
晓玉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可置信的看着自己大哥,这话真不像他说的话。
晓川见妹子意外,笑了笑“妈就算现在不回来,以后还是要回来!你以为她能跟那个老杨到老,与其伺候那两个人,不如早点回来和爸凑合着过,咱们的负担还能小一些,你说是不是?”
晓玉不知道如何回答哥哥,似乎哥哥说的也有道理,可她毕竟不是母亲,谁也不知道她的心里到底怎么打算,她能做的就是尽力替她卖些货而己。
两个人挂好衣服,晓川便是准备着回去,他也要努力多卖货,接了一个生意要操心的事也是多的很。
会场上唯一的不好就是冷,空旷的地上没遮没挡的,晓玉只能不停的跺脚取暖,等着太阳一岀来一下子觉得暖和了许多。晓玉穿着版站在那里,只要有顾客问就努力推销,哪怕原价哪怕多少赔些钱,只要有人要就卖。
赔钱赚吆喝一天下来处理了十多件,不管怎样比挂在店门口卖的快些。只是她到底不能天天出来赶会,自己的生意才是重要。不逢星期天和乡里的集会时,晓玉便出去摆摊卖货,没空了就挂在自己店门口处理,也给母亲处理了不少,竟将母亲给她发的那些货卖的差不多完了。
她给母亲打电话问情况,爱玲一听女儿把货卖的快完了,欣喜不己“晓玉,真是妈的好孩子,晚会儿我再给你发一些。”
“妈,我卖的有些可都赔了钱的,基本上都不挣钱。”
“这就不错了,钱你先替妈拿着,他如今顾不上这些,妈也只相信你,我跟了他一场,到了这时候总要自己留一点,为自己打算一些,你对谁都不要说,知道吗?”电话那头的爱玲说的无限伤感,语重心长的嘱咐女儿。
晓玉找不出话来劝母亲,这就是半路夫妻,各有儿女彼此的一颗心都是各有防备各有算计,各自都留着心眼,心永远不会真正的在一起。她也只能按着母亲的意思来,毕竟母亲和老杨,母亲才是她的亲人。
一年一度的寒假来临,月竹知道大女儿要回来的前几天就一首在念叨,这一去几个月她想女儿想的不行,几乎一有空就跟建国和晓雪唠叨。提前几天就抽空给女儿收拾床晒被子,喊着建国在家炒花生,准备着各样的食材,等着女儿回来好好犒劳弥补一下。
“俺妈就是魔怔了,连生意都不想做了。”晓雪对着父亲笑着道。
“这上大学就这点不好,要是半个月一回来就好了。”建国心里也想闺女,虽说晓梅常往家打电话,但到底不能见面。
“哎呀,你俩快出去等着吧,俺姐说马上就到了。”晓雪嘻笑着推着父母出店。
“这孩子没大没小的!”月竹嗔怪着女儿,就和建国走出店,站在街上翘首以盼,不住的张望。
“建国,晓梅回来了!”月竹高兴的说完,就小跑着去对面接闺女。
“妈!爸!”晓梅一见父母也是开心的老远就喊。
几个月没见,晓梅都不像晓梅了,又洋气又好看,月竹都看不够,“冷不冷啊?静静前天都回来了,你咋这么晚啊?”
“不冷!我放假晚,就让静静先回来了。”晓梅挽住了母亲的胳膊,建国准备接行李,志强早笑眯眯的提起两个人的行李,月竹方才注意到了志强“你们一起回来了好,省的我们路上担心了。”
几个人一起回到店里,说了阵子话,月竹便准备上楼上做饭去,志强说自己就回去了。
建国和月竹拉着死活不让他走,“你妈又不在家,吃了饭再回去。”
志强便也留下来了,三个年轻人在下面看着店,月竹建国上去做饭。
“建国,我瞅着晓梅都不像咱乡里的孩子了,咋那么好看呢。”月竹是喜不自胜。
“上大学学习不紧张了,可不就好看,以前上高中时都是没精打采的,孩子也长大了。”
“我瞅着晓梅身上的衣服是个牌子货,得好几百块钱呢,你说是不是人家给买的啊?人家还是有钱,”月竹说着声音就低了。
建国听了心里也是不舒服,“月竹,孩子回来了啥也别说,这是情理之中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咱们对孩子说她的身世,就能想到这种结果啊,别想了,就是亲生闺女结了婚出了门子,那也是一门亲戚。”
月竹忙着手里的活,不再说话。理是那个理,可终究是难过心里那道坎。
“不说别的,咱俩闺女找的对象,我还是可满意的。”建国接着说。
“人是都不错,可家庭公婆也是不如我的意。”月竹叹道“晓雪的婆婆刁钻,志强的父亲是个那样的,父母都离了婚到底是不好。”
“别在这里胡思乱想了,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晓雪现在历练的很不错,也不是个软性子,李超又有主见。晓梅就更不担心,上了大学又有钱,有啥怕的!”
是啊,前面的路谁也不知道,各人的缘分和造化谁又能说的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