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并非立竿见影,但秦婉儿能清晰地感觉到,脚下这片土地,正在以一种更健康、更扎实的方式,一点点恢复着活力。
那被封锁的暗金枷锁带来的冰冷死寂感,似乎也被这种蓬勃的、自内而外的生机,隐隐排斥、压制着。
吴青松很快注意到了这种变化。通过阵盘监测,他发现核心区域的地脉稳定性竟然在缓慢提升,阵法运转的消耗也略微降低了一丝。
“师妹,你做了什么?”吴青松惊讶地问道。
秦婉儿将自己的感悟道出。吴青松听完,沉思良久,猛地一拍大腿:
“妙啊!化宏大为细微,顺其自然而非强行干预!此乃暗合天道自然之法!或许这才是应对那暗金枷锁的长期之道!那秽物以禁锢、掠夺、奴役为基,而我等以滋生、疏导、共生为念,道不同,正可相克!”
吴青松立刻调整了部分阵法的运转模式,不再一味强调强力封锁镇压,而是分出部分算力,模拟秦婉儿的方式,引导地脉生机自我修复,形成内部抗性。
效果虽缓慢,却让人看到了真正根治的希望。
秦婉儿沉浸在这种与大地共鸣、细微处见真章的过程中,道心愈发澄澈通透。心湖中那株生命圣树,在放弃了强行炼化魔种后,反而与整个青州的生机网络连接得更加紧密,青光愈发温润厚重,那被封印的魔种印记也愈发沉寂。
秦婉儿偶尔会想起师尊,那份情感经过此番磨砺与感悟,不再是最初的炽热迷茫,也不再是后来的恐惧逃避,而是沉淀为一种更加深邃的理解与共鸣。
秦婉儿开始有些明白,师尊为何总是那般平静,为何选择在幕后静观,为何将帝玺交还。
因为真正的圣道,并非掌控一切,而是点亮心灯,顺应规律,于微末处耕耘,静待花开。强大的力量,是为了守护这份“静待”的资格,而非为了肆意妄为。
秦婉儿依旧敬仰师尊,向往那份境界,但这份情感,己超越了小我的慕恋,升华为对大道同行者的追随与效仿之心。
这一日,当秦婉儿正在细心疏导一处灵泉时,腰间一枚传讯玉符微微一亮。是大师兄张牧之传来的简讯,并非紧急,只是告知师尊又有新的指示传来,依旧言简意赅:
“魔涨道消,道涨魔消。寰宇之律,微末之机。守心如一,自见真章。”
秦婉儿握着玉符,反复咀嚼着这十六个字,目光再次投向脚下生机缓缓复苏的大地,望向远处巍然矗立、镇压邪秽的源碑,心中一片清明。
魔道之争,并非局限于一时一地的厮杀。它渗透在寰宇运转的规律之中,体现在每一个细微的抉择之上。
坚守本心,做好当下每一件该做之事,于微末处秉持正道,便是对魔道最有力的反击,也自能在关键时刻,见到破局的真谛。
秦婉儿不再焦虑于那深藏的枷锁何时爆发,也不再幻想师尊会以何种雷霆手段降临解决。她只是更加专注地,将自身圣辉融入每一寸需要滋养的土地,引导每一株草木的生长。
而秦婉儿不知道的是,在她这般日复一日的细微耕耘中,在她与青州地脉深度共鸣、引导其自我修复的过程中。
那深埋地底的暗金枷锁,因其掠夺生机的渠道被阵法封锁,又因其周围的“生态环境”正在向排斥它的方向缓慢转变,其活跃度,正在以一种极其缓慢却持续的方式不可逆地降低。
那枚烙印在黑岩灵魂深处的暗金符文,也因宿主处于阵法隔绝与沉睡状态,且秦婉儿情绪稳定,不再提供剧烈的“情绪养料”,而变得愈发黯淡。
风暴的核心,似乎正因这“微末”的坚持,而悄然改变着格局。
远在神都深宫,静修中的董砚,缓缓睁开双眼,眼底仿佛映照着青州大地那细微却坚定的生机流转,嘴角掠过一丝微不可察的弧度。
“善…”
“道…在…微…末…”
“心…灯…己…亮…”
董砚再次闭合双目,周身气息愈发深邃,仿佛与整个世界的呼吸融为一体。真正的棋手,落子于无形,决胜于千里之外,亦在于心灯点亮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