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已经是妈妈了呀~所以只能硬着头皮往上顶,这一顶呀~大半辈子也就过去了~”
她忽然停顿了下来。
问我:“舟舟,妈妈问你哦,你理解的母爱,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没做考虑。
这题相当于开卷考,应声回答:“无条件的爱。”
“是的,在妈妈的理解里,母爱就是无条件的爱,无关别的什么,也不需要回报。
“什么孩子高矮胖瘦,帅气美丑,健康多病,成绩好不好,对妈妈的态度怎么样,懂不懂事,听不听话,有没有做坏事,都不重要。
“只是因为我是你妈妈。
“所以我爱你。
“自然也可以无条件的包容你,是不讲道理的。
“但也因为如此。
“这种爱固然值得被传颂,人们也是这么去做的。
“可传颂和赞美之外呢,妈妈们也把自己放在了劣势的一方。
“因为妈妈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
“当这种爱没有条件,可以轻而易举就能获取到的时候,就成了理所应当。
“也‘贬值’了。
“比如撒个娇,或者生个气,又或者不理妈妈,这些时候妈妈们一般都会妥协和迁就来迎合,即便她们心里清楚的知道,这是不对的。
“母爱也被一句天性使然,就概括完了。
“反正它也不需要回报,对吧。
“我们的先祖很早的时候便发现了这一点,所以去宣扬,去传颂母爱的伟大,也产生了孝道系统,在男性主导,以男性为核心的宗法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下,男性的权益是受到保护的,是有保障的。
“那孝道系统保护的是谁呢,谁又需要被保护呢。”
“是母亲。”我认真地回答。
“是的,就是母亲,因为母亲的付出得不到保障,所以需要强制要求,去形成一种社会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去维护母亲的权益。
“但是呢,需要强制要求的事情,从来都不是什么有利可图的好事,好事不需要强制,人们自发的就会争破头的去做。
“所以,这些只能形成一个共有的认知。
“就是对母亲好。
“这虽然让母亲的处境得到一点点的好转。
“但是代价是什么呢,是为母则刚,一旦成为了母亲,她过往的身份和天性就成了过眼烟云,烟消云散。
“她只是母亲。
“她需要成熟强大,需要情绪稳定不能有自己的情绪,需要贤良淑德,需要勤俭持家,需要教子有方,等等等等,很多很多。
“总之呢。
“唯独不是她自己了。
“她的个体性被深深藏在了母亲的身份里。
“只有她把这些都做好了,她才算得上是一个符合社会期待的好母亲,才能匹配上孝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