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 180190(第21页)

180190(第21页)

食品厂的领导班子经营有方,党务工作成绩却并不突出,上级派他来食品厂就是主抓思想政治工作的。

由他去省委党校进修,本来是板上钉钉的事,可是,在《滨江政报》上出现了叶满枝的一篇文章后,却让事情偏离了轨道。

牛恩久大肆表扬《鞍钢宪法》的落地成果,在推荐表上写了叶满枝的名字!

叶满枝的那篇文章,朱可海已经仔细研读了好几遍。

听说叶厂长是省大高材生,又给省厅的领导当过秘书,笔杆子上确实有些真功夫。

朱可海认可她的理论水平,但他总觉得这篇文章出现的时机太过巧合了。

牛恩久迟迟不肯公布推荐人选,而叶满枝就在此期间发表了文章。

文章刚刊登,牛恩久便有了决断。

怎么会有这么巧的事?他怀疑这两人是故意的,牛恩久就是在给叶满枝留时间,供她发表文章!

他一度觉得这个猜测比较合理,可他前天找市人委的熟人打听过情况。

《滨江政报》是机关报,每月发行一期,而且从来不接急稿,一般都会提前半个月定稿。

而叶满枝的文章,是在厂里拿到推荐名额后一周左右发表的。

她总不至于去市人委找编辑加塞吧?

叶满枝的确没找人加塞。

她那篇稿件是6月份寄出的。

当时《鞍钢宪法》已经在全厂推行了,牛恩久找记者宣传报道过厂里的成绩,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着实出了一阵子风头。

叶满枝从广交会回来,听说这件事之后,就有了些想法。

尽管她与老牛厂长的关系还算融洽,但她是第一个提出在厂里推行《鞍钢宪法》的人,那总结成绩的时候,咋能只让老牛厂长出风头,而把她落下呢!

所以,没有记者采访,她就自己写篇文章发表到报纸上。

内容主要是总结成绩的,夸职工的功劳,当然也夸了老牛厂长领导有方。

稿件在六月份寄出,但六月和七月的《滨江政报》都没有采用她的稿件。

一直等到八月份这一期,才给了她一个版面。

叶满枝心想,她可不是为了给老牛递梯子故意发表文章的。

她的文章要是早点刊登出来,老牛早就有理由把名额给她了。

只要不给能威胁到他的朱可海,这个名额给谁都一样。

叶满枝在窗口打了菜,便与一群人围坐在了大餐桌旁,介绍起几位厨师的情况。

“人事科一共推荐四名厨师,一名川菜兼粤菜师傅,三名鲁菜师傅。川菜师傅六十多岁,在家乡的大酒楼当过厨师,年轻的时候还在广州的饭店做过粤菜。前几年独生子被调来滨江工作后,他就和老伴一起来投奔儿子了。咱这边材料不全,今天暂时没有粤菜试吃,先尝尝两道川菜的口味如何。”叶满枝冲蒋文明笑道,“蒋厂长,听说你是四川女婿,帮大家尝尝这两道川菜的味道正宗不?”

见他点头,叶满枝又向一众评委介绍了三名鲁菜师傅的情况。

两人来自国营饭店,一人来自公社食堂。

公社食堂的厨师名声不显,却是由宴宾楼周师傅推荐过来的。

周师傅就是当初给宴席菜罐头调味的大师傅。

被推荐的这位是他徒弟,在宴宾楼干过几年,但人家不愿意在大饭店里熬资历,就在家门口找了一个食堂做大锅饭。

反正吃喝不愁。

周师傅见不得他浪费手艺,便将他介绍来食品厂当个技术员。

福利待遇好,听上去也体面。

三位鲁菜师傅做的菜都是一样的,每人一道红烧猪肘,一道红烧猪蹄,再加一个四喜丸子。

评委们打菜的时候,也按照标号,将三人的菜分别打了一份。

“大家觉得怎么样?”牛恩久问。

“川菜吃不惯,太辣了。”王士虎吞了两口馒头解辣,接着说,“另外三位师傅的鲁菜都做得挺好的,但我觉得3号更接近咱们厂宴席菜罐头的口味,红烧的口味偏咸香,适合配饭吃。”

叶满枝也觉得3号的肘子好吃,肘子皮肥而不腻,刚出锅的菜比罐头好吃多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