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 180190(第30页)

180190(第30页)

朱可海抱臂坐在一边,面色不虞道:“要是现在叫停,职工肯定会有抵触情绪,要盖房的风声传了那么久,告示都贴出去了,怎么能出尔反尔?”

王士虎瞟他一眼问:“朱厂长有办法弄来工程款?”

朱可海:“……”

弄个几万还行,几十万他也弄不来。

“叶厂长有什么想法?”蒋文明点了叶满枝的名字,“你去进修的这段时间,牛厂长提议职工集资建房,具体情况你都了解了吧?”

叶满枝颔首说:“我已经听说了,不过,我有个疑问,每套房最少要集资400块钱,所有无房职工都能拿出这么大一笔钱吗?”

“各家情况不同,一些条件困难的同志肯定拿不出这么多钱。”

叶满枝问:“那对于这部分困难职工,厂里是如何打算的?暂时拿不出钱,就不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了?”

众人:“……”

“咱们厂的住房矛盾一直存在,即使这次真的成功盖起了集资房,仍然无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现有的矛盾不单单是住房矛盾,还有长久以来的不公平产生的矛盾。其实咱们厂的大部分职工都有房可住,只是房租价格不同而已。住家属院的人,每月交个五六块钱即可。同样的面积,在街道租住公租房却要交8-10块。如果大家都是这个价格,那也就罢了,关键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啊。”

陈谦说:“所以大家才要求厂里盖新的家属院嘛。”

“但是,可不可以有另一种办法呢?”叶满枝说,“对于那些实在无房的职工,仍然可以参与集资。而居住条件还可以,手头也不宽裕的职工,这次就不要参与了。咱们可以让后勤统计一下,大家现有的房租与家属院的房租,每平米相差多少钱。实在不行,咱们就按月给职工发点住房补贴吧。”

“比如有的职工应该分一套16平米的福利房,每平米的租金是3毛,但人家正在租住的房子是每平米5毛的,那咱就每月给职工补贴三块二。每月往外掏一点,总好过一次性掏出几十万吧?”

第187章

刚洞悉老牛厂长的算计时,叶满枝其实非常生气。

牛恩久赚了好名声,却会给领导班子留下一个大窟窿,不知多少年才能填平。

但是,周如意委婉问她是否要反对集资建房时,叶满枝选择了沉默。

按照食品厂的惯例,每年能搞一栋楼,解决几十个职工的住房问题就算是表现不错了。

而全厂有几百上千套房的需求。

如果不用点非常手段,有些职工可能十年八年也等不到房子。

一个人的一生又能有几个十年呢?

叶满枝不想让大家将时间蹉跎在等待里,反正住房问题早晚要解决,早解决就能让大家早享受。

不破不立,既然老牛已经把戏台子搭好了,那他们就顺势站上去吧。

“各家的情况不同,一口气拿出四五百、六七百盖房,大多数人都会有压力。”叶满枝笑道,“在集资盖房这件事上,我建议不要一刀切,最好能多给大家几种选择。”

听了她的办法,陈谦第一个赞同道:“给职工发补贴这个主意不错,其实咱们每月能从老家属院收上来三四千的房租,留足维修经费以后,剩余的租金可以覆盖一部分职工的住房补贴,厂里的资金压力能减轻不少。”

朱可海放下茶杯说:“但是职工租住公租房的地段、面积差异很大,每平米的价格也不同,这个补贴恐怕不好发,后勤和财务科的工作量太大了。”

“这个好办啊,”陈谦笑道,“每人的住房面积是固定的,超出的部分不给予补贴,每平米补贴也要设定最高上限。要是有人在好地段租了大房子,那就只能由他个人负担了。”

几人围绕补贴的话题讨论了将近一个小时。

叶满枝给自己的茶杯添了三次水以后,提议道:“咱们几个不要关着门开会了,厂里推行了《鞍钢宪法》,职工们对参与工厂管理都挺积极的,住房关系到大家的切身利益,不如从各车间召集职工代表一起开个座谈会。”

“行,”蒋文明很有一把手气势地拍板说,“咱们就给职工两个选择——集资和住房补贴,让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至于集资建房的钱要从哪里筹措,那都是后话了。

厂里得先看看愿意集资的人数有多少,如果在300人以内,他可以想想办法。

蒋文明是代厂长,由他出面召集各车间的职工代表开了座谈会。

职工们在会上发言非常踊跃,大家集思广益,着实想出了不少好办法。

叶满枝觉得讨论效果很好,如果按照大家的办法落实,解决福利分房的问题指日可待。

然而,召集了一次座谈会后,蒋文明却没了别的动静,再没主动提过房子的话题。

叶满枝刚开始还偷偷嘀咕,蒋厂长做事虎头蛇尾,难怪这么多年一直被老牛压制着。

隔了两天,她渐渐回过味来,怀疑蒋文明可能是从上面听到了什么风声。

如果上级中意的接班人选不是他,那他确实没必要帮新厂长填窟窿了。

果然,在十一月的最后一个礼拜,滨江第一食品厂接到了上级通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