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扶云直上九万里 > 46生死在天1(第2页)

46生死在天1(第2页)

对她好到百无禁忌的人是他,用“家”这个字来诱惑她的人是他。

可这狗东西,总在她鼓起勇气向前一步时,一脚将她踹开。

赵鸢喃喃道:“李大人,你真会玩弄人啊。”

李凭云作揖道:“赵大人,若无别的事吩咐,草民先走一步。”

他给之以冷漠,赵鸢也回之以冷漠:“走吧走吧。”

当然,她的内心是希望对方留下来哄哄她的,李凭云那张嘴欺神瞒鬼,哄人是他最不算本事的本事。

可他竟真的。。。走了?

高程看热闹不嫌是大,偷听完毕,从驴车另一侧凑过来:“赵大人,我亲哥心里有你,要不然也不会叫我扮成姑娘陪着你。”

“哈,你亲哥?”

“对啊,我亲哥亲口说过,我比他自己少年时还要像他。”

时辰到了,举子们和负责护卫工作的胡十三郎都来了。

赵鸢自掏腰包包了三辆驴车,虽是餐风宿露,但读书人天生有苦中作乐的精神,他们一路上边啃着饼,边吟诗作对,赵鸢也加入了他们,做了一首诗。

在大邺往后几百年的统治中,大邺的读书人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号:扶云直上九万里。

细品这句话,大有典故。

扶云直上,取的是庄子逍遥游“扶摇直上”的典故,比喻仕途猛进。

在漫长的岁月里,大邺读书人都习惯用“扶云直上九万里”来表达自己的仕途抱负,对这段岁月颇有了解的人,则能嗅到了背后血泪的味道。

无人记得,最初这句诗,仅仅是赵鸢看到那远在天边、悠然自得的云朵,有感而发的一句:“浮云直上九万里”。

抵达肃州驿馆,天色将晚。赵鸢跳下车,走向驿站柜台,对店小二做了一个揖:“小哥,我们是太和县的考生,需要一间独间,两个通铺。”

小二打着算盘,头都不抬:“客满了,不接不接。”

驿馆客满,只得去找其它住店的地方,辗转了三四家,都没有空房。赵鸢想,后天就是秋试,各县的学子们前来赶考,客栈住满人也无可厚非。

她认命地离开,客栈里,一个正在打尖的商人追了出来。

“兄台留步!”

赵鸢回身,给对方做了一揖。

这书生误以为赵鸢是太和县的举子,自我介绍道:“这位兄台,我是本地的生意人,方才听小二劝你去别家店看看,我说啊,你还是别奔波了。”

赵鸢挑眉:“为何?”

生意人道:“客栈有项潜规则,优先接待上县的举子,你是下县的举子,没有客栈会愿意接待你。”

如此不公之事,赵鸢在长安也见过。

那是三年前长安春试,她随母亲去西华山礼佛,因癸水提前来了,不得不先回府。

回府的路上碰到几个被赶出来的外地举子,时逢天要暴雨,她痛心掏空自己的小金库,为那些被赶出来的举子包下了驿站,让他们不必沦落街头。

若当初有人告诉她,你执意参加科举,遁入仕途,有朝一日连遮顶的瓦片都没有,她一定会有理有据的驳斥对方。

眼下,她成了那个被不公对待之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