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斯年点点头,“是,说公司有急事儿。”
“明天周末,还回来不?”
“不知道。”
“你发消息问问她。”
“行。”
——
关于观山澜,宋卿了解得不多,信息都是闻青云提供的。
老教授叮嘱她的语气意味深长,“你要去找她吗?也好,也好,我最近要出趟门,叫她别着急回来。”
宋卿总觉得闻教授意有所指,但也有可能是她想多了。
车开到南山脚,气温便降了几度,天气变得阴冷,山尖儿簇了几朵漆黑的云,挂在浓郁的藏蓝色天幕上,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只留了束朦胧的月辉。
南城仍是灯火通明,南山却是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
车开到半道上碾到几颗碎铁钉,车胎突然被扎漏了气,由于事发紧急,浑浑噩噩之下,车身以迅雷之势往一侧滑移,宋卿不敢猛踩剎车,镇定地回转方向盘,只听得一阵急促的摩擦声,新保养的车子撞到路边的防护栏上,车脸大灯凹陷进去,散射出来破碎的灯光。
撞击的力道不算小,安全气囊弹出来,一瞬间压得宋卿喘不过气,脑袋磕在坚硬的金属上,钝钝地疼痛。
她怎么来了南山,一瞬间恍惚了。
雨夜信号不好,车载广播还在播放着什么,滋滋啦啦地续不起来了。
宋卿微仰着头喘息,劫后余生的情绪激荡,轻颤的手往旁边摩挲,终于找到了个打火机。
她揣着打火机下车,豆大的雨点砸向她,顺着脖颈往衣领里钻,寒气一瞬间无孔不入,还好没有电闪雷鸣,只是单纯的下雨,她躲在树下低头咬了支烟,打火机的火苗也似这阴晴不定的天气一样,打了好几次都打不燃。
“砰——”,终于,很微弱的火花。
于是暗沉的夜色里,只有一点猩红的光,忽闪忽闪,脆弱不堪,宋卿立在一侧抽烟,颀长的身材,常给人孑然一身的冷寂。
她打了好几个电话都打不通,最后想着等着也无聊,抬眸望了眼山顶,南山不算高,但山路盘旋,树林阴翳,看不见山顶的人家,她开始怀疑起观山澜是否真实存在。
凌晨夜里,一声若有似无的叹息,宋卿把后备箱打开,提了鹿茸人参这样包装精美的山珍礼品盒,左手撑了把黑骨伞,一步一步地往山顶走去。
转弯的时候,再看不见车,她肺里湿冷的气息更重了。
清晨,雨刚停,观山澜敞开大门。
余叔安排佣人对院内的积水进行洒扫,还有昨夜折了花茎的名贵花草,也应该挑拣出来,分门别类地摆放好。
一时间进进出出,好不热闹。
闻奈从祠堂出来,被请进了二楼的书房,书房外的露天阳台摆了矮几,放置几碟精致的小食,林潮海早在那里等。
闻奈低眉颔首,态度不卑不亢,恰似一株清淡的幽兰,“林先生,早上好。”她浅笑着,虽笑意不达眼底,却着实挑不出错处。
林潮海怔愣了片刻,双手握着拐杖龙头,嗓音沉缓,“坐。”
闻奈坐下,余叔安排人送上来两盅炖煮了几小时的粥品,秉承着“食不言寝不语”的原则,一老一少默默吃着,没有虚与委蛇的客套话,时不时只有瓷盏碰撞的脆声。
这就意味着,闻奈与林潮海这场熬鹰似的争斗以势均力敌落幕。
饭毕,残羹撤下。
林潮海拭了拭唇角,淡淡道:“我的建议,你可考虑好了?”
这时,观山澜门外传来几道急促的交谈声,房门被轻轻叩响。
“进来。”林潮海语气波澜不惊,并无不悦。
余叔走近,隔着阳台的竹屏风,说:“先生,有客来访?”
林潮海问:“哪家的客人?”
“客人姓宋。”余叔略有迟疑,低声道:“来寻闻奈小姐。”
林潮海不茍言笑,闻奈微微怔愣,两人的目光均一致地扫向屋外,书房外种了棵大榕树,树荫如伞盖,探究的目光从狭小的叶片缝隙里伸出来,被延展得极为漫长缱倦。
闻奈微眯着眼,她的卿卿就站在门口等她。
这是个在观山澜从未出现的客人,第一个不直接来寻找宅院的主人,而是指名道姓说旁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