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宋父那样的汉子,早些年出去跑商的时候,都被骗的回家落泪,更别说其他人了。
卖东西,看不懂商契,不明白对方说的二重话……
这样的情况,不提赚钱,能不被坑骗就不错了。
听到周自言这样说,钟知县似乎有了一些想法。
之前他们的政策似乎就卡在这个地方,他们只教百姓如何做,却未曾真的教他们怎么做,怎么避免坑骗。
这个周夫子似乎有很多不同寻常的想法,于他这个知县来说,很有启发。
“三位大人,学生说句大不敬的话,很多人祖上三代都不识字,所谓的目光长远和奔个好前程对他们来说,还不如手中的一个热馍馍来的实在。若想彻底改变他们这种情况,唯有两个办法。”
周自言顿了顿,说出他和林范集共同商议出来的结果,“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读书,哪怕只是认字。这整个过程,必须要朝廷全权负责,要将所有东西,仔仔细细,一点一点喂给百姓们才行。”
在古代,一个阶层便是一个世界。
许多对官员来说甚是简单的政策,对一些底层百姓来说,不亚于天书。
官员们以为自己讲明白了,实际上谁都没懂,也不愿意听。
底层百姓的容错率太低,没有强硬手段带着走,没有人愿意去赌。
但这样的百姓也有一个好的地方,那就是极为听话。
在这个阶级分明的时代,朝廷说的话,与天旨一样。
若是朝廷能出人,带着百姓们一同前进,做出样子。
让百姓们实打实的拿到银钱,感受到自食其力的好处,那以后不用朝廷管,他们自己也会努力去奔赴更好的前程。
一旦人有了光明坦荡的前途,谁还愿意去做那天天被通缉的匪徒。
“……”钟知县顺着周自言的话,想了又想。
眼前好像突然出现一层光亮,擦去曾经雾蒙蒙的视野。
是了,他就说为什么回回都不成功,原来是这个道理!
仔细想一想,小时候他不认字的时候,大人与他说什么道理,他也听不懂,更觉得没有道理。
哪怕大人说破了嘴皮子,他也懒得想。
这岂不是一个道理么!
如此浅显的一个道理,他怎么就没想到呢!
廖为安则恍惚不清,只因为他曾听过这个议题。
那时他老师将自己埋到书堆里,一边念着什么‘思想教育’一边找书,企图在书中找到一点道理。
“老师,您究竟在找什么啊?”廖为安作为学生,侍候在老师身旁,却不明白老师在说什么。
什么叫思想教育?他怎么从来没听过?
“这是那厮想出来的鬼主意。”老师披头散发,从书堆中猛然抬起头,“他说思想教育,唯有提高思想,才能彻底解决大庆的困境,我觉得他在说屁话。可他说了许多,举了许多例子,我现在也觉得他说得对了。为安,你看到我那本前朝古籍了没?我得多看看书,从书里再找找……再找找……”
“您又和游大人商议了什么……”廖为安举着灯,帮老师寻找那本前朝古籍。
他知道老师口中的‘那厮’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一直和老师不对付的游大人。
这次不知道老师又和游大人商定了什么东西……
后来,老师和游大人用七天时间写好一份折子,他才知道两位大人究竟商议了什么。
可再往后,这份折子便没了下文。
老师与游大人都相继不再提这件事,好像从没发生过一样。
他只是一介读书人,朝廷上的事情,老师不说,他也不懂,只是觉得有些惋惜。
若是那份折子能被拿出来讨论,说不定真的能让全大庆的子民都改变生活!
没想到……没想到,游大人竟还记着这个策案!
哪怕他被罢官,流落南下,从一介白身重新开始科考,他都没有忘记自己曾经提过的想法!
廖为安一想到这个可能,就再也坐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