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半天,也想不到合适的罪名,于是他只能考虑先找人,定下人选后,让他随便捏造几条罪状弹劾一下就是了。
并不是所有御史都敢放手弹劾内阁首辅的,这个出手的人选,是真的要好好考虑一番才好。
毕竟,弹劾的东西,他自己都知道站不住脚。
基本上,这一弹后,御史官职不保,肯定要贬到地方做个贰官一段时间,算是对他弹劾首辅的惩戒。
一些人认为古代对这类犯错官员无非就是下放地方,从京官变成地方官,做个穷乡僻壤的知县。
其实,对于在京中不受重视的京官,知县其实还算是好差事,毕竟代天牧民一方,也算个土皇帝。
但实际上,下放犯错官员,是绝对不会给这种官职的,多是州府的同知,判官一类的二、三把手。
张四维还在考虑弹劾人选和罪名的时候,没想到魏广德却主动给他送上证据。
“你说的可真?魏广德府中大管家张吉亲自去送冯保,还给钱,给押解官差打了招呼?”
两日后,张四维就从府中收到消息。
冯保被顺天府差役押往南京,出城居然就有魏府张吉相送,送了一支人参还有二百两银子的程仪。
这在过去,本不是大事儿,可现在时间敏感啊。
今日吏部就上奏堂官空缺,请朝中早作打算,奏疏是王篆和劳堪联名上奏。
虽然冯保失势,可显然王篆还不死心,还想赌一把。
这些天,他就不断宴请六部官员,籍希望拉找人手制造舆论。
毕竟,他在吏部时间长,可比劳堪有优势的多。
张四维正愁找不到魏广德和冯保勾接的证据,这个时候,冯保被皇帝处罚的档口,魏广德居然派出府中管家去为冯保送行,而且满朝就他一家派人去了,足见两人关系密切,说他们暗中勾接,似乎也不需要证据。
吏部的奏疏,内阁已经递上去了,想来这两日就会有旨意传来,让内阁推举吏部尚书人选。
此时的张四维认为就是天助我也,魏广德主动把证据送到自己手里。
于是乎,张四维马上叫来管家,说出几个名字,让他去找这几个科道言官过府一叙。
之前,让他们直接捏造证据弹劾魏广德,怕是他们自己都不敢。
可若是借着这次送冯保的机会弹劾他,相信万历皇帝恼怒之下,也会放他几天假,让他在府里好好反省反省。
借这点时间,他就抢先把吏部尚书的官职给占下来。
而今晚京城的茶楼酒肆里,冯保被驱逐出京的消息自然也是酒桌上主要话题。
毕竟冯保在京中影响力不低,说起万历初年到底谁才是朝中第一人,虽然大部分人还是会说是张居正,但其实也有不少人怀疑张居正也处处受制于冯保,很多时候张居正都在帮着冯保做事。
两人到底什么关系,外面的人多是看张居正下达过的一些命令,显然都是冯保授意。
但实际上,魏广德却很清楚,张居正一般情况下是按照自己心意在做事儿,但如果冯保插手,确实是会充分考虑冯保的意愿。
所以,真实情况就是冯保在张居正面前其实是很强势的,甚至有时候魏广德都觉得张居正像个受气的小媳妇儿,被冯保拘着。
当然,冯保确实有大局观,知道张居正提出来的主张是对的,所以大是大非问题上,都依着张居正的主张来。
这就是他们能够合作的重要原因,这点魏广德就不行,多次拒绝冯保,导致两人关系破裂。
要不是后来靠着缅甸那些矿藏重新建立起来联系,还不知道后面冯保会不会对他出手。
不过这些没发生,魏广德也懒得去想。
后世许多人都说“宁负天下人,休让天下人负我”,但实际情况怎么可能如此。
那是只有天下第一人才有资格说的话,身处社会,多少都要被周围牵绊。
现在魏广德是拿冯保刷人格,他和冯保其实都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冯保通过他从缅甸赚钱,而魏广德通过此事安抚冯保,最后还要用冯保给自己立人设,就这么简单。
“要说魏阁老也真是,这个时候了还顾念着老友。。。。。。”
说冯保,自然话题绕不过今日唯一去送行的魏府。
他们虽然不曾去,但也有人盯着。
“二十年老交情,人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