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真实是你奶奶说起祖母时眼里的光,
>是你父亲梦见妹妹时惊醒的冷汗,
>是你在雨中突然想起一首从未听过的歌。
>真实,藏在声音里。
>所以,请学会倾听。
>因为每一个声音,都曾是一个人拼尽全力活过的证明。”
课程试点当日,某小学教室里,孩子们围坐一圈,分享各自家中“被遗忘的人”。一个小女孩怯生生地说:“我家阁楼有个箱子,爸爸从来不让我碰。昨晚我偷偷打开了,里面全是照片,可每张人脸都被剪掉了……但我还是觉得,我能听见他们在笑。”
老师沉默良久,轻声问:“你想知道他们是谁吗?”
女孩点头。
老师拿出手机,连接国家记忆数据库,上传一张残片。三分钟后,系统匹配成功??照片中的男人,竟是三十年前著名的民俗学家林远舟,因研究“民间口述史”被判“煽动性回忆罪”,终身监禁。
而这个小女孩,正是他的曾孙女。
血脉从未断绝,只是沉默太久。
五年光阴流转。
钟舍依旧伫立海边,只是庭院中多了九座小碑,分别刻着九位承声者的姓名。他们在那次仪式后相继离世,皆因神识过度消耗,最终化作风中的低语,融入地脉。
白雪衣仍活着。
她不再说话,却能听见万物之声。风吹草动,潮起潮落,甚至岩石生长的速度,都在她耳中化作旋律。她是这片土地的“回音壁”,也是连接生死的桥梁。
每逢“听见日”,她都会取出沈知晦留下的日记,添上一笔。
最新一页写着:
>“今日有事。
>风起于微末,浪生于无声。
>有人记得,便是不死。
>??第十一年春,雪衣记。”
夜深了。
她合上日记,抬头望月。
海面平静如镜,忽然泛起一圈涟漪。
涟漪扩散之处,浮现出一道虚影。
那人穿着灰白衣袍,坐在礁石上,望着远方,一如当年初来此地的模样。
白雪衣没有起身,也没有呼唤。
她只是轻轻摇动唤心铃。
铃未响,心已应。
片刻后,虚影转头,对她微笑。
那一瞬,万里海风俱止,唯余一声轻叹,落入潮声深处。
次日清晨,渔民在海岸捡到一枚贝壳。打开一看,内壁光滑如镜,映不出人脸,却浮现出一行小字:
>“我听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