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让你下山娶妻,不是让你震惊世界! > 第1552章 挑拨离间其心可诛(第1页)

第1552章 挑拨离间其心可诛(第1页)

“嗬……嗬嗬……”

被长剑贯穿的“明川”发出漏风般刺耳的笑声,他抬起猩红的眼眸,死死盯着近在咫尺的明川,脸上扭曲出一个极端恶毒和疯狂的表情。

“我是谁?指使?哈哈哈……”

“明川”的声音嘶哑,却带着一种要将所有人拖入深渊的决绝,“指使我的人……不就是你吗?!苍、子、昂!”

他猛地提高音量,用尽最后的力气,声音尖锐地划破长空,清晰地传入在场每一个人的耳中。

“你这戏演的是真上瘾啊,到这个程度了,竟然还。。。。。。

雪融成溪,沿着山脊蜿蜒而下,像无数条苏醒的脉络。医蛊堂前的冰碑已半化,纸条浮在浅水中,字迹晕染如墨蝶展翅。明川蹲下身,指尖轻触一张被水浸透的留言:“我昨天梦见自己会说话了,醒来却发现喉咙还是哑的。”他将它轻轻托起,夹进手稿内页??那里已有厚厚一叠来自“延迟觉醒者”的证词。

阿萝站在屋檐下晾晒忆璃花蜜蜡封的竹筒,每一枚都标注着经纬度与触发条件。她忽然抬头,望向远处盘山道上的尘烟。“有人来了。”她说。

不是救援队,也不是过往送药的学生志愿者。来的是三辆无牌皮卡,车身上沾满泥浆和枯枝,车斗里堆着铁皮箱,箱角刻着模糊的“共听计划”旧标。驾车人戴着口罩,眼神疲惫却坚定。领头那人跳下车时踉跄了一下,左腿打着石膏,但依旧笔直地朝明川敬了个礼。

“我是守夜人编号067,原省报编辑陈默。”他说,“我们从滇南一路躲监控穿过来的。其他联络点……断了。”

屋内火炉重燃,众人围坐。陈默打开铁箱,取出一块烧录盘,连接老旧投影仪。画面闪烁数秒后,出现一段偷拍视频:某地地下审讯室,墙上挂着巨大声波图谱,一名戴眼镜的年轻人被绑在椅子上,耳机循环播放他女儿的声音:“爸爸,你说过要带我去海边……可你现在不说真话,我们就永远去不了。”

“心理锚定音波升级了。”苏晚晴声音发紧,“他们用亲情做频率锁,让人在情感崩溃中自首。”

“不止。”陈默调出另一段资料,“他们在建‘反共鸣数据库’,收集全国范围内亲人临终录音、童年语音、夫妻私语……一旦发现某人参与真相传播,立刻匹配其最亲近之人的声音进行定向攻心。”

明川闭眼片刻,提笔写道:“所以现在,说真话不仅危险,还可能被最爱的人‘劝服’沉默。”

阿萝猛地砸碎茶杯:“那就让我们也学会用爱反击!”

当晚,医蛊堂启动“心防工程”。不再只是传递信息,更要重建人心对真实的免疫力。孩子们被重新召集,学习辨别“被设计的情感操控”与“自发的真实共鸣”。课程从一首童谣开始:

>“风来了,树叶响,

>是风吹叶,还是叶想唱?

>若你因妈妈哭才闭嘴,

>那不是孝顺,是被人偷走了嘴。”

他们制作新型“抗扰声种灯”,核心仍是忆璃花蕊,但加入双频共振结构:外层播放真实故事,内层嵌入提问式回声??“你为什么怕说出这个?”“如果没人责怪你,你还敢讲吗?”只有当听者主动回应这些问题,灯光才会由红转绿,象征认知防线的建立。

第一批五百盏灯于春分夜放飞。七日内,全国十七个城市报告异常现象:某些人在听到声种灯低语后,并未立即转发或激动落泪,而是独自坐在公园长椅上写下一封信,寄给多年未联系的亲人、老师或旧友,内容惊人一致??“我想告诉你一件我一直隐瞒的事。”

心理学界再度震动。有学者提出“逆向情感免疫”理论:长期压抑者在接受真实刺激时,若同时激活自我反思机制,反而能抵御外部情绪操控,形成精神抗体。

与此同时,官方态度愈发复杂。某直辖市教委悄然下发文件,要求中小学增设“倾听与表达”选修课,教材样本中竟收录了《微言录?新生卷》节选,署名“佚名”。但同一周,两名上传该教材扫描件的教师被停职调查。

苏晚晴看着新闻冷笑:“他们想把我们的血抽出去稀释,再打回去,变成温和的毒。”

明川却摇头。他在母亲手稿末页翻到一页从未注意的附录,记载一种名为“语茧”的古老仪式:当语言长期被困体内,会在心脏周围形成结晶化薄膜,唯有持续接收同频真实的声波振动,才能使其缓慢溶解。

“很多人不是不想说,是说不出。”他写道,“他们的声音被自己的恐惧封存了。”

于是,“播种行动”进入第二阶段。新一批微型竹筒不再藏于课本或药品,而是混入婚礼喜糖、新生儿贺卡、甚至殡葬服务的骨灰盒纪念牌中。一枚植入悼词录音的竹筒,在一位老人追悼会上被家属无意激活,传出死者生前最后一句话:“我对不起那个举报我的同事……其实我知道他说的是真的。”

全场静默。三天后,那位曾参与构陷的退休干部主动前往纪检部门自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