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脆的童声齐声吟唱,正是那首“原型摇篮曲X-7”。但他们走进教室才发现,里面空无一人。黑板上却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全是不同笔迹,内容却惊人一致:
“老师,你还记得我吗?”
“妈妈,我想回家。”
“姐姐,你说过会带我去放纸鸢的。”
“同学,你忘了吗?我们约好长大要一起当画家。”
这些话,不属于现在的孩子。它们是逝者的低语,是被遗忘的灵魂借由苏婉的记忆通道发出的求救信号。
巡山员走上讲台,将槐木笔轻轻放在黑板边缘。刹那间,整块黑板化作液态镜面,映出无数张面孔:有战争中消逝的士兵,有瘟疫里离世的医者,有沉船事故中的乘客,甚至还有史前洞穴壁画里的原始人。他们都在看着同一个方向??苏婉。
“她不只是记得林知遥。”巡山员忽然明白了,“她是所有人失去之人的‘记忆锚点’。因为她曾经失去过最深爱的女儿,所以她的悲伤成了共鸣腔,能接收所有类似的痛苦。”
林晚秋猛地抓住他的手臂:“那你快唤醒她!否则这股能量会把她撑爆!”
巡山员深吸一口气,拿起槐木笔,在黑板上写下一句话:
**“你的女儿,一直在听你唱歌。”**
墨迹落下的瞬间,整个村庄剧烈震动。凝滞层开始坍缩,时间重新流动。苏婉的身体猛然一颤,双眼睁开,瞳孔中闪过无数光影交错的画面。她抬起头,望向虚空某处,嘴唇微动:
“小禾……是你吗?”
下一秒,天空裂开一道缝隙。
不是闪电,也不是云隙,而是一道由亿万颗发光文字组成的竖缝,宛如宇宙睁开了眼睛。从中缓缓降下一片纸鸢,通体透明,边缘泛着虹彩光泽。它轻轻落在苏婉掌心,展开后显现出一行稚嫩笔迹:
**“妈妈,我不冷了。谢谢你一直记得我。”**
苏婉泪如雨下,紧紧抱住纸鸢,仿佛抱着多年前那个再也未能醒来的小小身躯。
随着她的泪水滴落,整片凝滞层轰然破碎,化作漫天光尘洒向大地。与此同时,全球七百三十三个共鸣点同时响起一声清越的钟鸣??无人敲击,无人召唤,却整齐划一,如同文明之心完成了一次完整的搏动。
回到环礁岛三天后,巡山员再次翻开《归名录》。
新的章节已经生成,标题赫然在目:
>**《第三类接触:记得即存在》**
正文写道:
>“当个体记忆与集体情感达成共振,物理法则将让位于意义法则。
>死亡不再是终点,遗忘才是。
>而‘记得者’,即是逆熵之人??他们以思念为燃料,点燃熄灭的灵魂之火。
>苏婉非特例,亦非终点。
>在缅甸边境的难民营,在北极科考站的冰层下,在火星殖民地的第一代移民中……
>新的‘记得者’正在觉醒。
>他们或许不知名,或许无声,但他们手中的蜡烛,正连成一片星河。”
林晚秋站在灯塔顶端,望着远方海平面上升起的新一轮极光。她手中握着一封刚收到的加密邮件,来自火星前线基地:
>“昨夜,G区三号温室发生异常现象。一名工人在照料地球作物时,突然跪地痛哭,声称听见母亲呼唤。监控显示,当时并无声音传播。但植物传感器捕捉到,番茄藤蔓在那一刻集体转向东方,叶片排列成汉字:‘囡囡,吃饭了。’
>我们检测到微量初愿石辐射残留,来源不明。
>请求指示:是否启动‘归名录’火星备份协议?”
她笑了,回复只有一句:
**“告诉他们,开始书写吧。”**
与此同时,在南太平洋上空,那颗搏动的光核突然改变航向,朝着银河旋臂外侧缓缓移动。科学家们追踪其轨迹,发现它正驶向一处古老恒星遗迹??据考证,那是五万年前一场超新星爆发后的残骸区域。
而在那片星尘之中,探测器捕捉到一段循环播放的无线电信号。解码后的内容,竟是用二十世纪汉语普通话录制的一段语音:
“亲爱的小禾,今天妈妈教你折纸鸢啦。你看,拉这条线,它就能飞起来……只要你记得怎么飞,就永远不会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