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句下来话中有话。
层次境界已经分明。
邓升和谈判官们都意识到,他们跟雁南王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人。
无论是见解还是认知。雁南王远远高于任何人,甚至看见雁南王,他们总有种见到太子殿下的熟悉感。
可他们知道雁南王不是太子殿下,大梁的太子远比雁南王高高在上,一个王,一个未来储君,根本没有可比性。
然后他们想到雁南王曾经也是太子,纷纷倒吸一口气,心里开始庆幸起来。
庆幸大姚皇帝荒诞昏聩,埋没贤子,断送祖宗江山!
邓升没想到只是两句话就落了下风,他觉得再藏着掖着也说不过雁南王。
大梁就是主动挑衅的一方,不占理的一方。
但面对南青,邓升也没失智到理直气壮,反而直接开门见山:“王爷贵方手下,俘虏我大梁勇士三百人,我们想赎回去,请您开出条件!”
南青则是不紧不慢朝他们温和问道:“三百人在我方旗下过得很好,诸位不必担心,反倒本王有一件事很疑惑,敢问在场谁能解答?”
说着她环顾众人,淡然的扫视,令大梁谈判官莫名感到一股压迫感,纷纷低下头不与她对视。
事到如今,邓升已经不打算交给这帮几句话,几杯茶被打动的手下。
他主动站出来挑大梁:“王爷请问。”
南青便开始不客气问候他们:“大梁与大姚乃同宗同袍的中原人,虽各自为政,但历来交流都在遵守对抗兼合作,克制守己、共同抵击外族的政策。”
“双方优势此消彼长,都对外族给予惨痛的打击,方使两国边境安隅百年。”
“如今异军突起,本该两国联盟继续抗击外族之际,为何贵国却调转、枪、头先对付我国?”
“本王能否合理怀疑贵国背地里早与外族勾结?”
此话一出。
大梁谈判官们面色惊变,汗流浃背,这么大一顶帽子扣下来,梁国不仅要主动承担挑事的责任,以后在道德舆论上也会落于下风。
此话任何解释都将苍白无力,师出无名。
师出有名,对大国来说一直是亘古不变的阳谋。得理饶人,同化异己,简直是文明上降维的打击。
历朝历代各域异族,哪个不是被这一招消灭的!
倘若失去这个舆论优势,就等于失去一张对外扩张的王牌。
谈判官们纷纷选择解释撇清关系:“王爷,此话不妥,我大梁岂能与突族勾结,对付大姚!”
“大梁与大姚之间的争端,一直是内部矛盾使然。绝无颠覆中原之心。”
“我们反而有壮大中原,复兴统一的夙愿,相信贵国也有。”
“切勿与我国扣帽子!”
几句话下来,死死打了大梁的七寸。
春红和刘虎都崇拜地望着南青。
南青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她开始与邓升主动商量俘虏一事:“大家莫慌,本王只是随口一问,相信你们不会违背祖宗的决定,当异族的叛徒。”
一句话非但没有安定大梁谈判官的心,反而被挑起焦虑。
他们都意识到要是南梁都,大梁再派出人谈判,万一都学雁南王这么问,那还得了!
虽说武力之上,胜利者掌握主动权,可大梁还没有在彻底碾死大姚,实现统一之前,这种舆论牌,对大梁来说完全是绝杀!
除非他们真的派兵阻击蠢蠢欲动的突族,才能堵住大姚的嘴。
一旦对付突族,到时大梁反而要落得两边开战的局面,届时更增加统一的难度。
如此左右为难之下,邓升被所有人寄予厚望。
邓升硬着头皮,拱手深深朝雁南王鞠躬,试图平息自己人的焦虑:“王爷,所言极是,无论是大梁还是大姚,始终是中原人一家人,切不可因为互相对抗,而忽略突族在虎视眈眈。”
“待我回国定会禀报陛下,警惕突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