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大明一家人 > 100110(第22页)

100110(第22页)

唐武宗时,诗人白居易在洛阳龙门香山,与胡杲、吉旼、郑据、刘真、卢真、张浑、狄兼谟、庐贞八位耆老燕集。

后绘成《九老图》,为千古美谈,后人多有效仿。

不过,与前代参与者多为致仕官员或山野名士不同。

明朝官员的雅集,大家可都是在职且高位。

“你要是被贬了、落魄了、不干了,那大家可就不带你玩了。”

要知道,在科举制度成型之后,同榜题名者均可称“同年”。

同年之谊,这可是官场最重要的关系纽带了。

当年,北宋嘉佑二年龙虎榜,就涌现了苏轼为首的众多人才。

可惜,他们后面也多被卷入了北宋纷繁复杂的党争之中。

而英宗天顺八年甲申年,也有一波年轻人金榜题名。

其中就有当今内阁首辅李东阳。

如今,整整四十年过去了。

沧海桑田,这一科的进士宦海沉浮四十年。

有不幸命短挂了的,没法子。

有依旧默默无闻的,无所谓了。

也有,或一步一个脚印、或平步青云的。

他们在朝中,资历也有了,年龄也上去了。

对吧,四十年工龄了,这只要活的够长,论也该论到他们了。

其中,有十个最为位高权重的——

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李东阳

都察院左都御使戴珊

兵部尚书刘大夏

刑部尚书闵珪

工部尚书曾鉴

南京户部尚书王轼

吏部左侍郎焦芳

户部右侍郎陈清

礼部右侍郎谢铎

工部右侍郎张达

五个正二品尚书,一个正二品都察院左都御使,四个正三品侍郎。

这十个人,十足的权倾朝野啊。

其中,最年长的闵珪已经七十多了。

就是年纪最小的李东阳,也已经五十七了。

其中,九人在北京朝中,王轼则任职于南京。

弘治十六年三月二十五日,适逢王轼从南京来朝。

机会难得,十个人就在老大哥闵珪宅第聚会。

把酒言欢,追忆往昔峥嵘岁月、畅想未来。

“宾之。”

这样的大喜之日,王轼虽然心里开心,但看见李东阳,简直要哭出来。

“太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