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重生七零:开局打猎养家,我把妻女宠上天 > 719非遗新商机(第1页)

719非遗新商机(第1页)

二哥,确实该进步了。

可怎么进步呢?

二哥初中没毕业,考大学也超龄了。。。

给他比钱做生意,还是托关系给他换换工作?

赵振国拧着眉头,苦苦思索,感觉像是走进了一条死胡同。

二哥赵振中看弟弟这副为自己绞尽脑汁、左右为难的模样,心里又是感动又是过意不去。

他伸出手,厚实的手掌拍了拍赵振国的胳膊,语气憨厚而真诚。

“弟儿啊,你别作难。哥……哥木有那个意思,不是让你再去托关系、走门路给哥安排个啥好工作的意思。”

夜风穿过山坳,带着秋末的凉意,拂过老砖窑斑驳的墙头。刘铁牛蹲在发电机旁,手里攥着一把扳手,额角的汗珠顺着皱纹滑落,在煤油灯下闪出一道微光。他盯着齿轮咬合处的一丝异响,耳朵几乎贴上了铁壳。“不对劲……传动轴有点偏。”他低声嘟囔着,招手叫来李卫东,“老李,你听听,是不是轴承松了?”

李卫东凑上前,侧耳倾听片刻,眉头一皱:“不是轴承,是皮带打滑。得调紧点,不然连续运行撑不过十二小时。”他说着便弯腰去拧调节螺栓,动作熟练得像是在给自家孩子系鞋带。

王强裹着军大衣从外头进来,跺了跺脚上的霜土:“外面冷得能冻掉鼻子,可咱们这炉火正旺啊!”他笑着递上两碗热腾腾的姜汤,“刚熬的,趁热喝,别等小丫她妈骂你们又熬夜伤身。”

“不喝不行啊。”刘铁牛接过碗,咕咚一口,“这可是咱们青山的第一颗‘心脏’,要是半道停了,发电计划就得推后,大棚恒温系统也得瘫痪,连小学广播站都得哑火。”

“可不是嘛。”李卫东吹了口热气,抿了一小口,“周厅长前脚走,省台后脚就要来拍纪录片,这时候要是出岔子,丢脸事小,耽误全村进度可就对不起大伙儿这份心了。”

三人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小丫披着红格子围巾,怀里抱着个厚本子跑了进来,脸颊被风吹得通红。“刘叔!李叔!我带图纸来了!”她一边喘气一边翻开本子,露出一页密密麻麻的手绘结构图,“这是我爸昨晚画的双级变速装置草图,说能让发电机更稳、更省力!他还让我问你们,能不能今晚就试着改?”

刘铁牛接过图纸,眯着眼看了半天,忽然咧嘴笑了:“嘿!这法子妙啊!用两个飞轮缓冲震动,再加个自动张紧轮??赵主任这是把农机厂的老底子全掏出来了!”

“不止。”李卫东指着图中一处细节,“你看这儿,预留了接口,以后要是并网供电,可以直接接入新线路,不用拆机器重装。这是为将来打算呢。”

王强听得直点头:“难怪人家说赵主任心里有盘大棋。咱这些人拼的是力气和技术,他拼的是眼光和格局。”

小丫挺起胸脯:“我爸说了,真正的建设不是盖房子修路那么简单,是要让每一块砖、每一根线都通着未来的血脉。”

几人相视一笑,窑洞里顿时暖了几分。刘铁牛一拍大腿:“行!今夜咱们不睡了,干它个通宵,非得让这台‘青山一号’挺住七十二小时不可!”

于是,焊枪再度点燃,锤声重新响起。铁屑如星雨般飞溅,映照着几张疲惫却坚毅的脸庞。远处村舍灯火渐熄,唯有这座老砖窑依旧亮如白昼,像一头苏醒的钢铁巨兽,在寂静的夜里发出低沉而有力的轰鸣。

与此同时,赵振国正坐在晒谷场边的小屋里整理资料。桌上摊满了账册、图纸、村民入股名单,还有那封已被翻阅无数次的省厅批复函。窗外月色清冷,屋内煤炉烧得正旺,壶嘴冒着细白的蒸汽。

林秀英端着一碗面条走进来,轻轻放在他面前:“吃点东西吧,都半夜了。”

赵振国抬起头,眼里有些血丝,却仍带着笑意:“马上就完。今天会计核完最后一笔账,创业基金总金额达到八千六百二十三元四角七分,参与户数一百零七家,占全村常住户的百分之八十九。”

“比预想的还多。”林秀英坐下,替他拨了拨炉火,“连陈阿婆都把攒了十年的私房钱拿出来了,说是‘信你家老赵,不信银行’。”

赵振国沉默片刻,低头吃了一口面,热汤顺喉而下,驱散了些许寒意。“群众的信任,是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最沉重的责任。”他缓缓道,“所以我才坚持每一笔支出都要公示。哪怕买一颗螺丝钉,也要写清楚用途、价格、经手人。”

“有人嫌麻烦。”林秀英说。

“麻烦才能防腐败。”赵振国放下筷子,“一旦开了口子,就会有人钻空子。咱们搞的是集体事业,不是个人政绩工程。”

林秀英看着丈夫,忽而轻声道:“你说……省台真会来吗?会不会觉得我们太土、太穷、没看点?”

“他们会来的。”赵振国语气笃定,“因为他们要找的不是一个完美样板,而是一群真实的人,在真实的土地上做真实的事。《青山纪事》里没有漂亮口号,只有泥巴裹脚的日子和不肯低头的脊梁。这种东西,骗不了人,也藏不住光。”

话音刚落,屋外传来急促脚步声。小丫冲进门,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爸!妈!出事了??好事!县文化馆打来电话,说省电视台摄制组明天一早就进村!带队的是著名导演孙为民,拍过《黄河岸边》《麦浪滚滚》那些大片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