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就是全局在握,从容进取关西了。
所以,他们希望当时议定出兵晋地且还不晓得张行晋升以及此战结果的大行台,现在直接把大军撤回来,掉头等待凌汛结束,然后一起围攻东都。
相对应的,一些大行台背景的头领跟少数河北籍贯头领则建议一起渡河去河北打晋地。
理由也很简单,最近越来越放得开的魏文达就说了,河北那边已经动员和出动了,河南则正要调整,没道理要那边更改路线,更不要说大行台的理由很正,打晋地能呼应李龙头,晋地本身到手意义也不下于东都。
说的刘黑、张公慎几人连连颔首。
当然,相对于庞大且立场鲜明的河南、河北两大块头领们,也有人提出了一些别的建议。。。。。。比如说秦宝就询问,要不要先南下,收降淮南军,然后一路进入荆襄,联结白龙头,了结韦胜机?
伍惊风、伍常在兄弟俩的方案更直接,他们建议等白横秋撤军的时候直接追上去,逼入武关,万事可定!
而很快,方案逐渐集中在了前三处。。。。。。因为最后一个方案很快就有人明确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白横秋到底是大宗师,十之八九在长安立了塔,越往那边去越厉害,追上去反而会堵在武关门前没有进展,不如其他方案能迅速
产生有效战果。
与此同时,秦宝的方案则随着讨论进行,尤其是在河南河北立场分明的情况下,渐渐有了更多支持者??程知理这位新来的“准指挥”第一个跟上,第一次主动表态的阚棱随之加入,然后牛达也随着转向,接着是王雄诞、张金
树等人,最后连伍氏兄弟都明显动摇,并在三个选项中渐渐偏向了这一处。
至于说第三个方案为什么人多,就好像河南头领要打东都、河北头领要打晋地一样,都明显是有另一层缘故的。
那不是白三娘嘛。
争论了一阵子,就连单通海都焦躁起来,瓮声瓮气,直言不讳:“争端这么明显,又是军前,首席本可一言而决,其他人也不好说什么,但我还是要说。。。。。。南阳一战从一开始就是河南各行台抢在年前动员参战,年都是在军
中过的,且因为雨雪,多日大战死伤累累,若是还让他们春耕时再往南边去大江上,往河北去红山打仗,是不是对他们不公正?”
这话一说,其余人都不好开口了,但几乎所有人,包括一部分河南籍贯头领,也都觉得单通海有些过头了。
说白了,军队要听指挥,一次次整编不就是为这个吗?真要是用这个拿捏住方案,事后肯定会有处置。
“说的是,军心士气一定要考虑。”张行脱口而对。“但这不是军队不听指挥的道理,还是要考虑哪个方案更合理。。。。。。说实在的,我之所以一直没开口是因为我与大家的讨论都不大相符,我是赞同去叩武关的。”
堂中一时陷入诡异沉默。
“诸位,打东都不是不行。。。。。。打东都有打东都的道理,我毫不怀疑,打完东都,我就是正经大宗师了,说不得咱们还能再多两位宗师,再去攻杀关西,那就从容许多。”张行开始阐述理由。“打晋地也有晋地的道理,而且大行
台那里已经打了。。。。。我是尊重他们意见的。
“那么叩武关呢,道理是什么?不是指望能直接破关成功,而是要拖住白横秋,让他这个大英唯一的大宗师兼皇帝不敢离开长安腹心之地!拖住了白横秋,其他三处,尤其是北面晋地跟巫地南下挨得近,很容易形成突破!”
话到这里,张行环顾四面:“但是这么做,也有一个麻烦,就是去武关的部队,很可能在关键的时间内没有任何战功,而我们为了拖住白横秋,最好是此间的部队一个不拉的顶上去,让他知道,他要是乱动,真就能破关……………
换言之,我们要坐视其他人成功。”
堂上再度陷入鸦雀无声的境地。
从几位龙头到范六厨这种最基本的杂牌头领,包括之前提出这个方案的伍氏兄弟,都在艰难的挣扎。
好嘛,又回到了那天,其他人负责统一天下,而我们是代价了。
“那就去武关!”过了不知道多久,单通海忽然拍案而起,震动了堂中所有人。“首席这个方略是公心,而且是咱们自己争执不下的,去河北的话河南的兄弟肯定不满,去打东都河北已经动手了,也说服不了人家。。。。。。去武
关,谁都无话可说!争天下的事情,首席自家都不在意功勋威望,我们还要计较吗?!"
此言一出,堂中终于如释重负,众人也开始发言附和起来:
“不错,去武关!去武关堵住关西,也方便后方从容吃掉南阳。”
“武关到底也算是河南地界,只要司马正不发疯再出来,咱们也能就地休养补员。。。。。。之前死伤确实重了。”
“司马正那个样子,他出来截我们,我们就能回去冲垮他!趁势夺了东都又如何?!”
“那就去武关嘛。。。。。。也不要考虑什么春耕了,打到这份上,就是拼这一口气!”
“那大江上。。。。。。"
“三娘没那么弱。”张行开口道。“她若需要援军,打通道路之后,自然会与我们说。。。。。。到时候我们有余力自然可以尽量支援。。。。。。但现在,如果我们准备去武关,现在就要做好准备,从白横秋撤退开始,就咬住他,让他一刻
不得喘息!”
“那就打武关。”片刻的沉寂后,单通海重申了一遍立场。
很快,在场大小头领近二十人,全手通过了若白横秋真的撤退便立即追击到武关为止的方略。
PS: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变白金了。此外17-18号,要去阅文那边参加一个相关活动,会耽误更新,提前说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