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三国]我妹究竟何时称帝 > 5060(第14页)

5060(第14页)

本来石仲对于医术无关的事情都不感兴趣,但是奈何此人一直喋喋不休,石仲听着听着,突然感觉有些怪异。

“大人是南边来的?”

病人一愣,道:“我方才不是说了,我就住城北。”

石仲道:“听口音有些怪。”

病人顿了一顿,随即反应过来,笑道:“小医师耳力真好,我的妻子是益州人,虽然在陇县住了这么久,但是最近她娘家亲戚来投奔,所以可能有些沾染上了。”

“投奔?”

医士李寿敏感地察觉到不对,这城禁未除啊,他们是如何进城的?

他立马小声问道:“大人可是有什么门路?”

如果能问到进城的方法,他就可以告诉主公,这样药材进城就更方便了。

病人刚要回答,他又打断道:“总不能是混在流民里进城的吧。”

大规模流民如果放着不管会有治安等诸多问题,因此人数积攒到一定程度,城内也会开城收留一部分,或者想办法在城外安置他们。

病人嘿嘿一笑,不顾他妻子的反对,左右看了下,小声道:“不瞒两位医师,我们走的,可是道上的门路。”——

战争僵持,医馆外伤出院的士兵逐渐增多,格物院经营的压力总算小了一些,曹班难得睡个整觉,天还未亮,就和往常一样,从市集的格物院出发,裹着裘衣,逆着寒风往城门走去。

她走过一户人家,破旧漏风的木门上是两幅新贴的老虎画像,左右各一副,画风各自鲜明,一个张牙舞爪,脚踩一坨不知是什么的墨团,一个乖巧坐立,额前一个大大的“王”,明显是这家两位孩童的大作。

曹班轻轻摸了摸画纸,点了点两只小老虎的眼睛,将画掉落的边角重新贴好。

门梁上的倒悬的苇束被风一吹,光秃秃的几根枝条在风中打旋。

离开这排民宅,就是豪族门在城门附近搭的救灾棚了。

随着涌入郡内的流民越来越多,一些世家大族也会出钱出力,施粥或者收流民。

曹班从凉州和豫州得到的经济支援有限,因此只能收留孤儿,对于仍有亲人在世的流民或者饥民百姓,她会提供一笔口粮费用,将人疏散至其他世家的安置点。

这些世家安置点中,以马氏的最大,条件也最好,她与马氏负责布施的老管事关系不错,新的流民送到后,管事会主动带她看看之前收留的流民情况,虽然说也仅仅是有了一个避风的草棚,有一口干硬冰凉的豆饼吃,条件远比不得格物院,但是总能帮人熬上一阵子。

还未到安置点,几个熟悉的身影伏在路中间,拦住了她的去路。

是她前日送到马氏安置点的一家三口,那位妻子已经没了生息,丈夫脸色是病态的胀红,抱着年幼的孩子,手臂支撑不住力道,大幅度的颤抖,声嘶道:“求郎君收留我妻儿——”

第58章

周围有人注意到这边的动静,见是城中最大那间医馆的主人,好心上前提醒。

“郎君莫要再管他们了,救人一次便是行善积德了,岂能次次相救?”

“是啊,再多的家产也禁不住这样来回糟蹋了。”

也有人给曹班出主意:“那小的我看已经是进气多,出气少了,郎君不如收下那个汉子,还能当个苦力。”

那男子闻言却猛地一抬头,惶恐道:“不,不,大人,请收留我的妻儿吧,我的妻子有一双巧手,纺出来的纱能卖上好价钱,我的孩子小,吃不了多少东西的,等他大了,一定为郎君做牛做马!”

旁人听了这话,只是不绝叹气:“怎的是个不听劝的呢,你妻子不是已经哎——”

以往遇到这样的事情,曹班都是按章程办事。

格物院收流民是有一套固定章程的,即使是身为主公的曹班也不能破例。

这个孩子父亲健在,不符合格物院收人规矩,送医馆救治倒是可以,但是她必须先于马氏安置点的管事确认情况。

“你们不应该在马氏的安置点吗,怎么会在这里?”

这家人入城的时候,女子还在哺乳期,当时的状态就已经不太好了,曹班亲自带一家三口到马氏安置点后,还专门让医部的医师开了药送过去。

男子闻言,半天才组织好语言,支支吾吾道:“我们被赶出来了。”

“为何?”曹班有些疑惑,世家大族收流民不外乎为了人口和名声,既然收了人,怎么又会将人赶出来?

男子还想回答,突然面色一僵,整张脸肉眼可见的瞬间刷白,一声干咽,竟然吐了出来,污物溅上了曹班的衣摆,他人也开始打起了摆子。

曹班还没说什么,周围围观的百姓已经有人惊声大呼:“是,是疫病!”

疫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