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 190200(第28页)

190200(第28页)

但薛涛这一开口,分别似乎就在眼前。

薛涛见状,便又道,“孩子那里不必明说,就说让她拜我为师,跟着我读书便是,等她长大了再说。”

等她长大了,出不出家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柳宗元并不是真的笃信佛法,只是自我厌弃,认为是自己给孩子带来了厄运。那么让孩子拜一个老师,用这个理由从家里搬出去,对和娘来说,肯定要比被父亲送到寺庙里出家要好接受得多。

他站直了身体,朝薛涛深深一礼,“多谢薛娘子。”

“不急,先等孩子养好了病。”薛涛说,“这几天我也经常过来看看,跟和娘熟悉起来,你们也旁敲侧击一番,她要是愿意拜师,事情就容易了。”

这件事就这么解决了,虽然算不得圆满,但对柳宗元来说,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

雁来听说这个消息,也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她已经在论坛上看到了玩家的讨论帖,和娘原本会在明年四月夭折,如果能够改变这孩子的命运,也算是功德一件。况且柳宗元的女儿,想来也不会太愚笨,现在又拜了名师,将来必然会有一番成就。

不过薛涛的行动力真是惊人啊,才说要培养有天赋的女孩,这就开始收徒了。

第197章权力越大,责任越大。

小孩子的病来得快去得也快,大人们犹自后怕不已时,和娘已经能跟着玩家门里门外到处跑了。

柳宗元请了几天假,结果孩子还嫌他在家会让人拘束。

薛涛倒是像她承诺的那样,每天都来看望和娘,并且迅速得到了和娘的好感,与她熟悉起来。

这种感觉跟玩家不一样。

尽管玩家年纪比她大很多,但在和娘看来,她们中的很多人,还不如自己稳重,所以她们更像是玩伴,能够带她去体验很多不同的事,但薛涛……

和娘无法准确形容这种感觉。

她很早就失去了母亲,柳宗直毕竟是个未婚男子,在照顾孩子上比柳宗元略强一些,但也有限。再加上性别不同,随着和娘年纪增长,彼此之间似乎也很难亲密无间。

和娘记忆中最鲜明的女性长辈是祖母,但祖母对她很严格,到了永州之后又总是满面愁苦,并未给予她太多的关爱与引导。

而现在,薛涛完全填补了这个空白。

她是那么温柔,能体贴到和娘生活中的每一处细节,又是那么博学,能够解答和娘所有感到疑惑的问题,还有她身上那种与众不同的气质,行走坐卧似乎都自有风度,也让和娘为之倾倒、心生向往。

这本该是皆大欢喜的场面,但柳宗元和柳宗直却越看越酸。

“是不是后悔了?”刘禹锡问柳宗元,又说,“其实不送也没关系,孩童本就多病,我看是你太多心了。”

柳宗元摇头。

他反而觉得是自己下定决心舍了孩子,和娘才会那么快就好起来,又岂能这时候反悔?

刘禹锡又说,“也怪我之前没想到,还是你嫂子提起,真要把孩子送人,送到我们家里来不是更好?你看我家孟郎和仑郎,哪一个能入你的眼?”

柳宗元警惕之心大起,“不是在说和娘吗,怎么突然问起这个?”

“就是在说和娘。”刘禹锡的笑脸似乎都显得不怀好意,“你我做个儿女亲家,难道不好?”

“不好!”柳宗元听不下去了,拂袖起身。

本来他对和娘拜薛涛这个师父,多少是有点不满意的,不是说对方不好,就是忍不住挑刺。

但现在忽然觉得她很好,再好不过。

和娘才多大?

大唐社会,评价一个人的标准有两条:一是科举和仕宦,若能从进士出身而居清贵要职,便是踏上了青云之路,二是婚娶,若是能结姻高门世族,一定程度上也算改换了门庭。

而到了贞元、元和年间,这两条标准开始殊途同归。

高门更愿意将女儿嫁给新科进士,以至于出现了榜下捉婿的风俗。而士子们也会等中进士之后再考虑婚姻之事,如此才能被高门看中,从而在官场得到援引和提携。

白居易和元稹都是如此。

元稹十五岁明经及第,但直到十年后参加制举,考过书判拔萃科,改变了自己的出身,这才结姻韦氏。白居易更是直到三十六岁进入翰林院之后,才娶了弘农杨氏之女。

相较而言,柳宗元二十一岁、刘禹锡二十三岁进士及第,已经算是很早了,但也是中进士之后才成婚。

等孟郎和仑郎进士及第,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

再说万一他们考不中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