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九阿哥不在意地摆手道:“无妨,既是把嬷嬷请来了,你们就跟她说说究竟是什么情况。”
朱亮不好留下,毕竟妻子娘家的妹妹总归要避嫌一二,就跟九阿哥出去了。
只留下苏澜、朱亮的夫人和小妹在,小妹低着头,一副沉默的样子。
苏澜只得开口道:“嫂子不如说说,妹妹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她大嫂看了身边的小妹,轻声说道:“其实是妹妹从小喜欢舞刀弄枪,小时候妹妹身子弱,爹娘只觉得她学一学,身子骨能健壮一些。”
“确实几年后妹妹的身子好起来了,还定了亲,只是亲家是文官的长子,对妹妹喜欢舞刀弄枪此事很是看不过去。”
“如今妹妹的年纪也快要成亲了,因为是故交的孩子,两边来往,偶尔会见面,妹妹和她未婚夫总是吵起来。”
说到这里,妹妹也不沉默了,小声附和道:“不是我要吵架,实在是那位公子蛮不讲理,一个劲说女子不该学武,就该文静一些。”
“我原本就是如此,定亲之前就知道了,如今要我改过来,放下心爱的武艺,实在有些舍不得。”
两人为此一见面就吵,未婚夫觉得她粗鲁,妹妹却觉得未婚夫太迂腐。
大嫂看着小妹又要闹起来了,只觉得头疼。
她看向一边问道:“宗嬷嬷你看,这事该怎么解决为好?”
苏澜看着小妹一脸郁闷的样子,知道两家定亲,不好拒绝,但是真成亲了,这两人只怕日子也要不好过,每天都得吵翻天了。
她不太理解,这两家人是结亲还是结仇啊!
愣是让两个想法不一致的孩子成亲,是不想孩子过上好日子吗?
苏澜看了一眼宗嬷嬷,也不知道她会怎么说。
宗嬷嬷沉吟片刻才开口道:“原本九阿哥请老奴过来,说是指点三姑娘的规矩。老奴瞧着三姑娘的规矩没什么不妥当之处,满族的姑奶奶会骑射会一点武艺,倒也是平常之事。”
“若是对方那位公子实在不喜欢,不管三姑娘怎么学规矩也于事无补。”
小妹还以为这位上年纪的嬷嬷,板着一张脸看着不好相处,肯定会说她就不该学武,而是听未婚夫的话放弃武艺,一门心思当个贤妻就好。
谁能想到,宗嬷嬷竟然说她学武没什么问题,规矩也好,顿时坐直身。
朱亮的夫人也没想到宗嬷嬷会这么说,不由求救地看向苏澜。
苏澜倒是赞同宗嬷嬷的话,笑着问道:“依嬷嬷的意思,三姑娘这规矩没什么问题,只是跟未婚夫合不来吧?”
宗嬷嬷微微颔首,就不说话了。
苏澜倒是明白,有些话宗嬷嬷不好说,她就不一样了,于是放下茶盏问道:“不知道大嫂是怎么觉得的?是认为妹妹不该继续练武学武,要听未婚夫的话放弃,还是应该让妹妹的日子过得高兴就好。”
朱亮的夫人被问住了,迟疑片刻才道:“我其实也想妹妹过得轻松自在,她喜欢什么能继续喜欢就好。只是女子嫁人,要是跟夫君合不来,以后的日子就要难过了。”
她想妹妹的日子过得舒服,却无法跳出世俗的框框。
妹妹要惹得未婚夫不痛快,嫁过去的日子只怕没什么好果子吃。
三姑娘才知道大姐并非赞同未婚夫的意思,只是心疼她这个妹妹,想着妹妹听话可能过上好日子,不由挽住了姐姐的胳膊道:“姐姐,我其实不想让爹娘和你为难的,要不我还是……”
她还是放弃学武好了,反正平日也用不上,未婚夫也不喜欢。
嫁人后,自己当个听话的贤妻,过平平静静的日子就好了。
苏澜听后笑着摇头道:“既然大嫂想让妹妹过上好日子,不如索性让妹妹换个未婚夫吧?”
朱亮的夫人一听,惊讶地瞪大眼,喃喃道:“这、这样不行吧,两家是世家,他们二人又是从小定亲。对方公子一表人才,才气也不错,没什么毛病,这退婚用什么理由啊?”
总不会说两人不合适,所以就退婚吧?
要女方这边主动退婚,对妹妹的名声也有影响。
苏澜眨眨眼,问道:“这故交家里就只有一个孩子吗?不是说长子,应该还有次子?实在不行,他的表哥表弟,堂哥堂弟呢?”
朱亮的夫人真给问住了,又惊得一时回答不出来。
倒是旁边沉默的宗嬷嬷这时候开口道:“这位公子还有两个嫡出弟弟,次子也是个书生,三子却是从小跟在他的外公身边学武。”
果然还是宫里头的嬷嬷对勋贵家中的事更清楚,苏澜听后一拍手道:“这不就行了,把未婚夫从长子换成三子,两人都学武,成婚后还能一起切磋,不就挺好的吗?”
“跟故交联姻的事也没有搅黄,不过是换个人罢了。就不知道这三子几岁,人品如何?回头我让人打听一番,探探口风,看他对这门亲事的意思。”
苏澜三两下就把此事定了下来,朱亮夫人整个人都震住了,哆嗦着问道:“这、这可行吗?那边会不会不同意,觉得此事太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