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新作物的名称,还有种植方式,土质要求。
另外还有朝廷对于开荒的政策。
大明地广人稀,但为何依旧饿死很多人?
一来是因为生产力低下,二来也是良田少。
开荒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程。
除草、除石、松土、肥田等等流程,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更别说还有最关键的一条,那就是水源。
没有水就别想养活庄稼。
所以就注定有些地方根本不可能养活水稻和麦子。
可这一次的新作物,对土质和水源的要求比水稻、麦子什么的宽松多了。
“亩产五十石?真的假的?”
“上面不是说了吗?这叫红薯和土豆的,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可以做到这个产量,甚至越。”
“我不求五十石,能有一半甚至十分之一都是值得了。”
“没错,这些新作物又不用种在良田里,一般的土地都能活。”
“养活了就是赚了,没养活那也顶多亏点时间。”
他们激动地议论着,如果是平时,如果是其他人说他们定然不信。
可这一次是报纸,又有皇帝和明王的承认。
这还能有假?
红薯在许多年前就传入明朝了,但并没有很好地推广开来。
这次朝廷自上往下推广,加上还是来自后世经过无数次改良的品种。
王老头又掏出了一把铜板,交到了张之极手中。
“张公子,我家另外一块地就麻烦您了。”
“呃……老人家你不打算自己耕田了?”
“哪有时间啊,俺们一家要去开荒了。”
王老头急匆匆的说道。
他家有山岭,也有荒地。
这些以前并不适合种农作物,于是也懒得开荒。
可这一次的新作物却正好合适,
报纸上记载了三种新作物的种植时间。
北方天气寒冷,但再过一两个月也差不多适合了。
必须趁这段时间开荒。
sabq。。sa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