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农家子,但人上人(科举) > 第192章(第2页)

第192章(第2页)

王端忙接了话道:「当日我之所以会出五十文银钱,买下一些平平无奇的香菇,还是因为王大人自小就人才出众,几句话就说服和吸引了我。时至今日,仍然记忆犹新!甚至,对于王大人两日之后登门,提出要以定期供应香菇给我,来换取一个坐堂大夫的出诊,我能够答应,都是出于对王大人少年人才的爱重!」

两人这一番话,听得满堂之人不由得一愣。

虽然他们知道王端曾经在王景禹祖籍之县任过主簿,但想来当时王景禹一个十来岁的少年,与一县主官之间,并不会有什么直接的关联和纠葛。

却没想到,两人之间竟然还有这般深的往来!

王景禹问:「廖夫人可还好?是否与王知府同来太原?虽然王知府后来事务繁忙,难免不易顾上我这样一个普通的五等下户农家子,不过当时廖夫人却时常交际与我。」

王端神情自然的道:「来,自然是要来的。已经入了河东路境,不过她走的慢,约摸也还要十来日方能到太原府城。」

他简单这么一说,让人以为廖夫人不过是习惯了跟着他到各地赴任。

不过王景禹和王端心里都清楚,以往王端在他地就职之时,廖夫人一直都常居本府。这个情形,自打临南县段岭查审案件的事情一发,两人之间就是这般情形了。

这一次,从本府出发来了河东路,其中的原因王端清楚的很。

廖夫人可不是随夫赴任,而是特意为了眼前这位新任的转运副使。

第159章

「廖夫人若倒了,我和夫人定是要请廖夫人过府一叙的。」王景禹道。

「那在下先替内妇写过王夫人了。」

王端颔了颔首,客气的说。寒暄过后,王景禹又就太原府几件事务提了个头,不过,王端在这些事上都没有深谈,只以他初初上任,尚未熟悉这些庶务为由,简单一叙便罢。

在座的所有人都知道,太原府于河东路而言,可以说是河东之中枢与命脉所在。

太原府知府名义上受到转运使与转运副使的调度和辖制,可在许多时候,转运使也需要保证和维护自己与太原府知府之间的良好关系,以确保全路的重大事务,不会受到阻

塞和牵制。

王端这不欲深谈的态度,一来可能真的他还不够熟悉,二来更加可能得是,不愿意这位转运副使过多插手。

众人依旧佯作如常的说话议事,但谈话之间的气氛,已然渐渐微妙。

无论是谁,都品出了王端的这几分队王景禹的抵御和防备。虽说这种官场之中的角力也算正常,况且似王端这种夕日在绝对上位之人,这个时候难免有些撇不下身份面子,心甘情愿的事事俯首。

但是想到转运司使大人,平日里待大家的那份和气和尊敬,忍不住的心里面就聚起了几分气来。

再朝着这位太原府知府说话,多多少少就少几分客气与虚礼。

甚至还有人明知故问说,当初王端担任主簿之时,既然已经察觉到王大人之才,怎么就没有助力这些学子们,为王大人谋得一个读书的机会呢?

谁都知道,王景禹的岳父和老师都是段岭段大人,段岭是在王端离开了临南县之后,才作为知县到任。

并且,正是因为段岭一到任,就开了县试,王景禹才得以一举获得了案首,从此一路两案首丶**,平步青云至今。也就是说,除了那所谓的口头之上所说的重视,以及给出的几十文买香菇的银钱,王端于王景禹而言,其实根本没有什么更具体的恩情以及交情。

王端本就于人情一道熟稔且敏感,如今又混迹官场多年,岂能察觉不出这办事堂中,渐渐升起的对他的不满和敌意。

他不由得感到诧异。

没想到王景禹不过比他提前到任一个月而已,已然在转运司属衙门内有了这样的威望和人气!

直到这种敌意已然逐渐越来越明显,使他感到不安和尴尬之时,王景禹笑着看王端:「王知府初初履新,想是尚有许多事务亟待安置,我就不多留了。今后若有事需要同王知府商议之时,再着人去请。」

王端微微松了一口气,通判宋智楠更是如同久困被释,当即陪着王端一同站了起来。

(。)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