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质的文书封皮与木质书案轻轻磕碰的声音响起。
王端疑惑的看了看摆在自己身侧茶案上的两册文书,不明所以的皱了皱眉。
王景禹重新走回到自己的主案之上坐下,对王端道:「劳烦王知府,阅看一遍此两份文书。」
这样上官对下官理所当然的语气,让王端隐隐的不舒服。可他们两个之间,王景禹本就处于上位这件事,本就是不争的事实。罢了,王端顺从的执了两册文书,翻开第一页。
只见这封文书的抬首便是元丰十年的三司付诸路的徵税税则。
王端心头紧了紧,预感到自己今日这一番盘算,有可能要算偏了。
他仍然维持住镇定,只看了第一页便不再阅看,假作不知的阖上文书看向王景禹:「这是元丰十年三司敕付诸路的税则,下官还是知道的。」
「那第二封呢?」王景禹平静的问。
王端虽然对第二封的内容有了猜测,但此时也不好真的就看都不看一眼就说话。他不得不再拿起茶案下面的第二册,翻开一看,果然。
正是去年河东路转运司依据三司的税则,发布的河东路个州府通商要道丶城市集市等设立税务关口的标准,包括了官吏的配置丶徵税的范围,以及各项徵税的税率等细则。
「元丰十年河东路转运司发布各州府的徵税细则。」王端有些不情愿的简短回道。
「太原府可曾签印接收执行?」
这两个文书,以及王景禹的几个问题下来,王端的心情已然彻底沉到了谷底。
他这一次失算了。
第161章
「许是接收了吧。下官一到任,一直忙于积压许久,亟需处置的庶务,这等前任知府签发的各项文书,尚不曾一一详勘。」王端佯作不知前情,试图回避问题,多少挽回些局面。
汾州知州当然不蠢,也清楚的拼出了王景禹所传达出的态度。
积郁了多日的怒火,总算得以大大舒展。心情大好之下,忍不住垮了垮身体,靠在了椅背之上。他这五十多岁的身体,可比不得年轻时候,连日上火又匆忙赶路,就靠着一口气撑着。
况且,王转运使大人已然出手,看这情形,也压根儿用不上他的助攻。
王景禹朝着办事堂里面的书吏道:「既然王知府不清楚,方才也没认真看。劳烦你再去帮王知府翻翻,这封河东路文书之中还夹了什么。」
那书吏应了是,目不斜视的走过去到王端左手侧的茶案前,捧起文书,利索的在文书中抽出一封加了印的公务回函。
这书吏也是多年做转运衙署的文书工作,一眼就知道这是什么内容。
他将文书捧起来,恭敬的递给貌似依旧端坐着的太原府知府王端。
「王知府,小人核验过了,这是前任太原府知府对河东路徵税细则的确认回函。」
书吏举了这一份文书,像是受到了王景禹气质感染一般,即使王端迟迟不肯接,也仍旧不急不躁的捧着文书等待。
王景禹问他:「身为一地之主官,赋税徵税之事,是你职责之内的第一等大事。对于朝廷也同样如此,税则订了,便要大家都依则执行,若有别情,那也要另事另议。」
「你我两衙同在太原府府城,往来通信从来都极是方便。王知府此番私自擅改太原府界通商要道商税的税率,可曾提前奏请?可曾收到我转运司的允可?」
「不曾是不曾,可是……」
王端试图解释,他想说,可是他作为一地主官,难道就没有一点权益处置的权益吗?况且,你王景禹这般置我于难堪的境地,难道就不想立自己的威风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