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望向远方,轻声道:“因为我见过一面镜子,照出了人类最大的悔恨??不是做了坏事,而是明明可以做好事,却选择了沉默。”
陆鸣远则在西域设立“听涛书院”,专收失学儿童与罪犯子女。每日清晨,学生们齐敲铜钟,声震四野。课程不限经史,更重实践:种田、修桥、照顾孤老。毕业典礼上,每人获赠一支柳枝杖和一本手抄《鸣心录》。
有学者批评此举“脱离主流教育体系”,陆鸣远只答一句:“主流若是忘了良知,那就让它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根基。”
至于阿禾,一年后考入省城中学。开学第一天,他在日记本扉页写下:
>“我不求成为英雄,只愿做一个能在雨里吹笛的人。
>即使跑调,也要吹下去。
>因为总有人会跟着哼起来。”
某日放学路上,他看见一位老人摔倒在马路中央,车辆呼啸而过无人停车。他想也没想冲上去扶起老人,背起就往医院跑。路上有人拍照发朋友圈,配文:“又是演戏炒作吧?”
但他不在乎。
抵达急诊室时,琉璃片突然发烫,贴着他胸口,暖得像颗跳动的心脏。
那一夜,他又梦见了盲眼老人。对方停下笛声,对他微笑:“你来了。”
“嗯。”阿禾点点头,“我来接班。”
老人把柳笛递给他:“记住了,不是继承名字,是延续心意。”
他接过笛子,发现笛身上刻着一行极小的字:
**“此笛曾断,因有人愿补。”**
醒来时天刚蒙蒙亮,窗外槐树摇曳,一片新叶飘落窗台,背面写着两个字:
**“继续。”**
他起身穿衣,背上书包,走向学校。路过公交站时,见一个小女孩丢了车票急得快哭,他默默掏出零钱替她投币。女孩抬头看他,眼睛亮晶晶的:“哥哥,你好像故事里的柳先生。”
阿禾笑了笑,没否认,也没承认。
他知道,真正的柳先生从不曾拥有神通,也不会飞升成仙。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在无数次想要退缩的时刻,仍然选择了往前走一步。
就像此刻,阳光穿过云层,照在他肩头。风中有隐约笛声,不知来自何方,又似无所不在。
而在宇宙深处,九颗星辰静静相连,勾勒出一棵巨树的轮廓??根扎于过往,枝伸向未来,每一片叶子,都是一个正在发光的灵魂。
大地之上,仍有泥泞,仍有寒冷,仍有无数未解的苦难。
但也正有人低头拾起一块石头,垫在积水的坑洼处;
正有人把伞倾向淋雨的陌生人,哪怕自己半边肩膀湿透;
正有人在深夜加班后,顺手关掉走廊长明的灯,只为省一度电;
正有人在社交媒体写下:“今天我帮同事说了句公道话,虽然被孤立了,但我无悔。”
这些微光或许不足以照亮整个黑夜,但它们彼此呼应,渐渐连成一片。
没有人召唤,也没有人命令。
但他们都知道,有一条路,叫“鸣心之路”;
有一种信念,叫“病非天罚”;
有一种坚持,叫“我在”。
风起了,槐花簌簌落下,如雪纷飞。
笛声悠远,穿越轮回,轻轻落在每一个愿意倾听的心上。
春天又一次来了。
这一次,不是因为季节更替,而是因为??
**人间,始终有人不肯让灯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