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从每日一卦开始打造长生仙族 > 第302章 城破秘密暴露(第2页)

第302章 城破秘密暴露(第2页)

数月后,问心塔回落湖心。整座塔高三层,无门无窗,唯有一扇可启闭的顶盖,供人攀梯而入。首日开放,便有百余人排队等候。第一位是位退隐长老,曾在一次宗门清洗中默许屠杀异己。他在塔中待了整整一日,出来时双目通红,手中捧着一块焦黑的令牌,当场投入湖中。刹那间,塔顶亮起一道青光,直冲云霄,随即化作万千光点,随风飘散。

当晚,千里之外的一座边城,一名少年在梦中惊醒,手中竟握着一枚与那令牌极为相似的碎片。他不知其来历,却莫名泪流满面,次日便撕毁了家中供奉的“忠烈榜”,写下:“我不再相信无需怀疑的英雄。”

问心塔的影响,悄然蔓延。

三年过去,全国共建七十二座分塔,皆依湖、靠山、临崖而立,形制统一,却各具灵性。有人称其为“灵魂法庭”,也有人唤作“救赎之眼”。但沈元从不去参观,也不评价。他依旧每日点灯、晒药、教童蒙。只是孩子们的问题越来越深:“沈先生,如果连‘悔恨’都可以被设计,我们还能相信自己的心吗?”“当我们都在追求觉醒,会不会反而失去了懵懂之美?”

他对这些问题从不回避,也不急于解答。有时反问:“你觉得呢?”有时只说:“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十年后再看。”更多时候,他带他们去湖边散步,指着问心塔的倒影说:“看,那不是一座塔,是一面镜子。每个人进去,照见的都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愿意承认的那一部分。”

某日午后,一位陌生女子来到小屋。她约莫四十岁上下,衣着朴素,眼神却锐利如刀。她不请自来,径直坐下,盯着沈元看了许久,忽然开口:

“你记得齐南城的‘焚书案’吗?”

沈元心头一紧。那是六十年前的事,当时他正推行“破碑运动”,各地纷纷销毁旧典籍以防思想复辟。齐南城守将趁机清除异己,以“禁书”为名烧毁三百余家藏书,其中包括大量民间医方、农技手札,甚至孩童启蒙读物。事后有人问责,他只淡淡一句:“矫枉必有过正。”

女子冷笑:“我父亲是私塾先生,毕生收集地方志五十余册,全毁于那场大火。他疯了三天,跳井而亡。我母亲带着我和妹妹乞讨十年,最后病死在异乡。”

沈元垂首,良久方道:“我知道。我一直都知道。”

“那你为什么从没说过对不起?”

“因为我知道,一句‘对不起’救不回你父亲的书,也填不满你童年的饥饿。但我若公开忏悔,可能引发更大混乱??有人会借机否定整个觉醒进程,让黑暗卷土重来。”

女子怒极反笑:“所以你就选择沉默,用‘大局’当遮羞布?”

沈元抬起头,目光平静:“我不是为你而来,也不是为我自己。但今天你来了,我就告诉你真相:我错了。我不该纵容极端手段,不该把清洗当成净化。我害怕旧势力反扑,于是先成了他们的一部分。”

女子浑身颤抖,眼中含泪:“你以为这样说,我就该原谅你?”

“不。”沈元摇头,“我不求原谅。我只希望你知道,你父亲的每一本书,我都记在心里。这些年,我让弟子们走遍南北,重新搜集整理那些失传的知识。如今已有八成恢复,收录于‘问心文库’,开放给所有人查阅。”

他起身,从柜中取出一本装订粗糙的册子,封面上写着《齐南风物志?卷三》。

“这是根据幸存者口述重编的。你若愿意,可以拿去看。若不愿,也可烧了它,就像当年他们烧你父亲的书一样。”

女子接过,手指抚过封面,突然跪倒在地,失声痛哭。

第二天清晨,她留下一封信离去。信上只有一句:

>“我不原谅你。但我决定活下去,不再背负仇恨。”

沈元将信压在油灯下,望着跳动的火焰,喃喃道:“活着,才是最勇敢的反抗。”

又五年,天下太平,却非铁板一块。仍有纷争,仍有误解,仍有因立场不同而彼此攻讦者。但不同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会一句话:“我可以反对你,但我要听你说完。”

这一年春祭,归墟小屋门前聚集了数百人。他们不是来听讲的,而是来送别的??沈元已九十有六,身体日渐衰弱,连走路都需拄杖。但他精神清明,每日仍坚持书写日记。

当天黄昏,他召集所有亲近之人:沈狸、几位弟子、当年听讲后改变命运的讲者、还有那个曾问他“我能学会疼别人的心吗”的男孩,如今已是中年学者。

“我要走了。”他说,语气平淡如叙家常。

众人悲泣。

“别哭。”他笑着摆手,“我不过是从这个舞台,换到另一个角落继续观察。你们看,灯还亮着,问题还在生长,这就够了。”

他从怀中取出最后一页日记,交给那位中年学者:“替我交给下一代的孩子。告诉他们,不要崇拜任何答案,包括我写的每一个字。”

夜深,众人散去。沈元独坐院中,仰望星空。远处问心塔顶光华闪烁,像是无数灵魂在低语。他轻轻摩挲着那枚“问”字黑子,忽然轻声哼起一支古老山谣??那是沈狸年轻时常唱的调子,词已遗忘,只剩旋律盘旋于风中。

子时刚过,他缓缓闭目,嘴角含笑。

手中的黑子滑落,嵌入泥土。

翌日清晨,人们发现他安坐椅上,气息全无,面容宁静如眠。

油灯仍在燃烧,火苗呈螺旋状,七彩流转。

而墙上影子,不再是千人同行??

而是万万人携手,踏过山河,走向未知晨曦。

数日后,那枚黑子所在之地,长出一株奇异小草,叶片呈螺旋状,夜间散发微光,当地人称之为“问心芽”。传说,凡食其叶者,梦中必遇一生最大困惑,并听见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你可以停下,但你不必停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