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一城常年阴霾笼罩,医者束手无策。后经查证,百年前该城曾集体遗忘一场屠杀,记忆被封印于地下祭坛。当现任城主自愿入塔,坦白祖先罪行并公开立碑赎罪后,乌云尽散,阳光重现。
人们渐渐明白:心之结不解,天地亦随之病。
这一日,归墟湖畔迎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拄拐而行。她找到现任守护者,递上一本破旧笔记,封面写着《问使之旅?第一程》,扉页署名:陈砚。
“这是我儿子的遗物。”她说,“他走遍七省,建起十三座塔,救了上千人。临终前,他还在写日记。最后一页写着:‘我没成为英雄,但我让一些人相信,他们可以不是恶魔。’”
守护者接过,郑重放入“问心文库”。
老妇又从怀中取出一枚黑子,递给身边十岁的孙女:“你爷爷说,这东西比金子贵重。因为它不教你赢,只教你诚。”
女孩接过,仰头问道:“奶奶,如果我说出害怕,别人笑话我怎么办?”
老妇蹲下身,轻抚她脸颊:“那就告诉他们,沈元先生说过??
**‘问题不死,故我不老。’**
而你,才刚刚开始长大。”
夕阳西下,湖光潋滟。问心塔倒影再次浮现,但这次,影像变了:不再是孤独一人静坐,而是一个个身影依次走入,彼此搀扶,共同仰望星空。
夜幕降临,万籁俱寂。
忽然,湖底深处传来轻微震动。泥土松动,一株嫩芽破土而出??叶片螺旋如初,光泽却更为深邃,散发出淡淡的七彩辉光。
当地人称其为“问心芽二代”。
传说,食其叶者,不仅能听见内心之声,还能感知千里之外某个陌生人此刻的挣扎与抉择,并本能地想要回应:
>“我在听。”
>“你不是一个人。”
>“继续问吧,我还在这里。”
而在宇宙某处不可见的维度,两股意识静静交汇。
一个是沈元,一个是林昭。
“你觉得,够了吗?”林昭问。
沈元摇头:“永远不够。但足够好了。”
林昭笑:“那就继续吧。”
于是,在某个无人知晓的清晨,一颗流星划过天际,坠入归墟湖。渔民打捞上来,发现并非陨石,而是一块晶莹剔透的晶体,内部封存着一枚小小的黑色棋子,以及一行细若游丝的刻字:
>**“第一百人,已在路上。”**
自此,每逢月圆之夜,湖面便会浮现一圈圈同心波纹,如同某种古老协议再度启动。有孩童声称看见水中走出许多人影,手持灯笼,默默走向四方村落,轻轻叩响每一户人家的门。
开门的人若心存真诚,便会收到一枚温热的黑子,附带一句话:
>“你准备好了吗?”
没有人知道这场追问将持续多久。
也许千年,也许万年。
也许,直到所有谎言枯竭,所有沉默开花,所有伤口都被温柔命名。
而那时,或许真的会有一个全新的仙族诞生??
不是靠吞丹服气,不是靠斩情绝欲,不是靠垄断天道。
而是靠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地说出那三个最艰难也最勇敢的字:
>“我不知道。”
>“我错了。”
>“我愿意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