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华娱从洪世贤开始 > 第606章 五个女人一台戏绿茶(第2页)

第606章 五个女人一台戏绿茶(第2页)

“你会?”

“我在牢里学的。”

这句话像一块石头投入湖心,涟漪久久不散。饭后,他们真的搬出纸笔,在灯下开始第一堂数学课。函数图像歪歪扭扭画在废纸上,赵建国讲解时偶尔卡壳,但始终坚持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清楚。儿子听得很认真,时不时提问。林浩然坐在角落,镜头静静对着这一幕,直到电池耗尽。

临睡前,赵建国给林浩然发了条微信:“谢谢你没问我能不能拍。我知道你们想做什么。但我希望,最后剪片子的时候,别把我写得太好。我不是榜样,也不是救赎者。我只是个还在努力不让自己再次消失的父亲。”

林浩然回复:“我们不会美化任何人。我们要做的,是让真实本身拥有力量。”

回到喀什一周后,团队开始剪辑这部名为《第七天》的纪录片。不同于以往的作品,它没有任何旁白,也没有配乐,全片依靠日常声响推进:闹钟响起、水龙头滴水、锅铲翻炒、脚步踩在楼梯上的回音。节奏缓慢,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重量。

首映安排在学院礼堂。放映到父子共骑电瓶车穿过晨雾的画面时,后排传来压抑的抽泣声。当赵建国在灯下写下“fx=ax?+bx+c”时,一位曾在监狱服刑的学员站起来鼓掌,全场随之沸腾。

然而更大的波澜来自外界。视频片段上传网络后,迅速引发热议。有人质疑:“这种平淡到近乎无聊的内容,凭什么被称为艺术?”但也有人留言:“这是我爸的样子,是我丈夫的样子,是我从未敢奢望能被看见的生活。”

更有意义的变化发生在现实层面。一家公益基金会主动联系,愿资助百名服刑人员子女参加职业培训;司法部某研究机构邀请林浩然参与“刑释人员社会融入影像档案”项目试点;甚至有地方政府开始探索将“家庭叙事干预”纳入社区矫正体系。

林浩然并未因此欣喜若狂。他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提醒所有人:“热度总会过去。我们必须警惕一种危险??当我们被认可时,就容易忘记初衷。我们不是为了改变政策而拍片,而是为了让那些本来不会被听见的人,先发出声音。制度可以迟到,但倾听不能缺席。”

就在此时,一封来自云南边境小学的信寄到了学院。字迹稚嫩,用铅笔写着:“老师,我们也想拍电影。我们班有十三个人,八个是留守儿童。我们每天放学都要走四个小时山路回家。我想拍一条不会累的路。”

随信附着一段三分钟的手机录像:黄昏中,十几个孩子背着沉重的书包走在泥泞山道上,其中一个女孩边走边唱歌,歌声清亮如泉。画面最后定格在一扇破旧木门前,门楣上贴着褪色的春联,上面依稀可见“平安”二字。

林浩然立刻召集团队开会。经过讨论,决定启动“回音?童声”专项,优先支持偏远地区儿童自主创作。设备捐赠、远程指导、安全护送……每一项都需要细致规划。最难的是信任??许多家长担心孩子“耽误学习”,或害怕暴露隐私。

最终,他们设计出一套“双盲创作机制”:孩子们匿名提交创意,由志愿者协助实现,成片发布时不出现真实姓名与面孔,仅保留声音与文字叙述。首批入选的十个作品中,就有云南那所小学的《不会累的路》,导演署名为“小云”。

拍摄过程充满艰辛。志愿者跋涉两天才抵达村庄,发现所谓“教室”不过是村委会腾出的一间屋子,屋顶漏雨,黑板裂成三块。但孩子们热情高涨,自发画出分镜草图,用捡来的塑料瓶和彩纸制作道具。影片以幻想手法呈现:主角梦见自己踩着彩虹搭成的桥飞越群山,书包变成翅膀,山路尽头站着等她的母亲。

当这部短片在“移动放映车”甘肃站播放时,现场一位农民工母亲抱住女儿痛哭:“我也好久没回去看过她了……我以为她恨我,原来她只是想我。”

影响持续扩散。更多学校加入计划,甚至有城市小学生主动发起募捐,为山区同学购买太阳能充电灯。林浩然看到新闻时,正坐在院子里修改一份教案。鸽子落在屋檐上,啄食着他撒下的小米。

手机震动,是玛依拉的消息:“我儿子下周来看我。我把你们拍的《铁窗外的春天》给他姑妈看了。她说,她愿意让我见孩子十分钟。”

他回了个“好”字,抬头望天。云层缓缓裂开,阳光倾泻而下,照在晾衣绳上飘动的录音笔防尘套上,像一面小小的旗帜。

几天后,周小雨带来一个惊人提议:“我们能不能办一场全国性的‘沉默者之夜’?选在冬至,一年最长的夜里,所有合作站点同步放映学员作品,主题只有一个??那些从未被人听完的话。”

林浩然沉吟许久:“场地、电力、协调……太复杂了。”

“可正因为难,才值得做。”她目光坚定,“你想啊,同一时间,有人在高原帐篷里看牧民讲述失语的悲伤,有人在城中村天台听外卖员读诗,有人在监区礼堂陪着女囚回忆初恋……那一刻,中国大地上会有上千个地方同时亮起幕布,像星星连成银河。这不是仪式,是共振。”

他终于点头。

筹备历时三个月。期间遭遇暴雨冲毁放映路线、设备运输受阻、部分合作单位临时退出等重重困难。最严重的一次,贵州山区站点因通讯中断,险些错过联调测试。关键时刻,一名当地教师徒步翻山送硬盘,脚踝扭伤仍坚持完成对接。

冬至当晚,全国共计一千二百零七个地点同步点亮幕布。从漠河哨所到三亚渔村,从拉萨寺庙到上海外滩临时搭建的露天影院,人们围坐在一起,观看同一组短片合集《未完成的句子》。

其中一部《外婆的来电铃》,源自一位聋哑老人用手语讲述的故事:她孙女考上大学后换了新号码,忘了告诉奶奶。老人每天守着老式座机,听一遍又一遍的忙音,以为是信号不好。直到志愿者上门帮她注册微信,她打出第一句话:“宝贝,奶奶耳朵听不见,但心一直在跳。”

画面结束时,北京某社区中心爆发出掌声,而在千里之外的乌鲁木齐监狱放映厅,数十名服刑人员默默摘下帽子,低头拭泪。

林浩然坐在喀什老院里,通过直播信号观看全程。当他看到青海湖畔一群藏族孩子举着荧光棒为幕布照明时,忽然站起身,走到录音笔前按下录制键。

“这里是林浩然,2025年12月21日,晚上九点十七分。此刻,我所在的院子里坐着六十八个人,最小的八岁,最大的七十三。我们刚看完《妈妈的手》。有个小姑娘跑来问我:‘老师,明天还能看吗?’我说当然能。她说:‘那我要带隔壁阿婆一起来,她总说自己没人惦记,可我觉得她很重要。’”

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下来:“我不知道这个项目能走多远。但我相信,只要还有人愿意打开耳朵,这个世界就不会彻底冷漠。雪豹的叫声或许微弱,但它确实在响。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校准接收它的频率。”

录音结束,他把文件命名为“回音第369号”,存入加密硬盘。随后走出院子,点燃新一轮篝火。

火焰升起时,天空开始飘雪。雪花落在幕布上,瞬间融化,像无数细小的叹息。学生们围拢过来,有人拿出吉他,有人轻声哼起一首没有名字的歌。林浩然坐在人群中,望着火光映照下的每一张脸??有伤痕,有期待,有尚未愈合的痛楚,也有悄然萌发的勇气。

他知道,这场漫长的倾听之旅,才刚刚开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