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华娱从洪世贤开始 > 第609章 又不键政男人间哪有那么多话聊(第3页)

第609章 又不键政男人间哪有那么多话聊(第3页)

林浩然接过信,看了看信封上的地址,点点头:“明天就寄。而且,我会让‘声音驿站’开通一条‘等待回信’通道,专门收集中转这类家书。”

回到老院已是深夜。他翻开工作日志,在“家庭重建”条目下新增备注:“信任的重建,始于一句真实的话,而非完美的道歉。”

然后,他打开电脑,开始整理下一阶段计划。

“回音计划”第四年目标:覆盖全国五十个偏远教学点;建立百个线下倾听角;启动“儿童回声”专项,培训听障、自闭症儿童使用影像表达自我。

他还写下一条未定项:“筹备电影《光之路》,主演由参与项目的十二名孩子共同担任,剧情即他们的真实经历。”

正当他准备保存文档时,手机震动。是小云发来的语音,背景有风声和笑声。

“林老师!灯全亮了!今天我们办了一场露天电影,放的是你以前拍的《沉默者之夜》片段。好多爷爷奶奶拄着拐来看,有个阿婆说,这是她这辈子第一次在自家门口看电影。她问我,以后能不能每周都放?我说当然能!我们成立了‘星星放映队’,我当队长!”

林浩然听着,嘴角扬起,顺手点了播放键,将这条语音归入“回音第503号”,备注:“希望不是一种等待,而是一种行动。”

第二天,春雷始鸣。

他在院子里召集所有实习生和志愿者,宣布一项新任务:“从今天起,我们要做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帮每一位受访者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录制音频。不追求画质,不强调技巧,只要他们能在想说话的时候,随时按下录音键。”

有人问:“万一没人听呢?”

他望向远处山坡上那排蜿蜒的路灯,轻声说:“只要声音存在,就永远有被听见的可能。我们的工作,不是替他们发声,是教会他们如何不让自己的声音消失。”

午后,阿依古丽带来一个惊喜??她妈妈回信了。

信是托厂里工友代写的,字迹潦草却充满温度:“丫头,歌我听了,整整哭了三遍。厂长也听了,他说年底晚会让我上去唱。我怕,可我又想,要是你不嫌弃,能不能再写一首?这次,换妈妈唱给你听?”

林浩然读完,眼眶微热。他让阿依古丽录一段回复,女孩对着麦克风说了好久,最后说:“妈,我想你。但我不怕你想不起我的样子,因为我一直在长大,而你一定会赶上。”

这封母女对答被制成特别节目,命名为《跨越千里的二重唱》,在母亲节当天上线。

与此同时,“防水作业本计划”迎来实质性进展。物流企业不仅兑现运输承诺,还联合文具厂商开发出新型防潮纸,成本仅比普通纸高百分之十五。首批一万本运抵云南,每个孩子领到时都小心翼翼地摩挲封面,仿佛那是铠甲。

林浩然拍下这一幕,剪入《山的孩子与桥》终章预告片,配文:“真正的基础设施,是让一个孩子敢于在雨天打开书包。”

夏日来临前,第一届“儿童影像展”在喀什举办。二十一名来自不同省份的孩子带着作品参展,题材各异:有记录奶奶熬药的《慢火》,有拍摄蚂蚁搬家的《地下列车》,还有聋哑女孩用手语演绎的诗《风知道我说什么》。

闭幕式上,林浩然致辞:“你们不是未来的导演,你们是此刻的真实见证者。镜头交给你们,不是为了拍得多美,而是为了让世界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有权定义自己看到的世界。”

掌声响起时,他忽然感到膝盖一阵钝痛。旧伤未愈,但他没有坐下,而是挺直脊背,直到最后一个孩子鞠躬退场。

当晚,他独自坐在院中,点燃篝火,打开录音笔。

没有说话,只是让火焰燃烧的声音、夜虫的低鸣、远处狗吠,还有风吹过树叶的沙响,一并录下。

这段音频后来被命名为《万物皆有回音》,编号“回音第512号”,也是“回音计划”第一千小时存档的纪念之作。

他合上录音笔,仰头望天。银河横贯,如一条发光的路,通向无尽远方。

他知道,这条路永远不会真正完工。

就像有些话,一生都说不完。

而他要做的,不过是继续走下去,录下去,等到下一个声音响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