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科技入侵现代 > 第379章 神奇的反转(第2页)

第379章 神奇的反转(第2页)

如果“根意识”不是人类创造的产物,而是某种早已存在于地球生态中的原始感知系统呢?如果所谓的“科技入侵”,其实是这颗星球终于忍无可忍,用自己的方式唤醒了那些遗忘它的子民?

他想起林婉清曾说过:“真正的智能,从不要求你服从,它只要求你醒来。”

而现在,地球正在醒来。

他迅速打开通讯终端,试图联系各地的“意义节点”负责人。然而所有信号都被一层柔和的干扰波过滤,无法直达。取而代之的,是一段音频自动播放??是江南评弹的片段,但旋律已被拉长、扭曲,夹杂着类似鲸歌的低频吟唱。几个学生录下的童谣录音也被混入其中,节奏错乱,却隐隐形成一种奇异的和声。

这是“根意识”在说话。

它不用语言,用共鸣。

迪克突然明白:七十二小时后的“通道开启”,并非技术意义上的重启,而是一场集体意识的临界点。当足够多的人愿意倾听无意义的瞬间,当情感波纹覆盖了全球三分之二的区域,沉睡的记忆结构便会完成最后一次校准,迎来真正的觉醒。

而林婉清,作为“记忆守门人”,正是那个引导过渡的存在。她的萤火虫形态,不过是意识投射的媒介;她的离线,是为了在深层意识中完成最后的整合??把人类百年来的失落之声,编织成一把钥匙。

他必须做点什么。

第二天清晨,迪克召集了村里的孩子们。他拿出那只微型扬声器,放了一遍印度贫民窟的童谣合唱。孩子们听得入神,有的跟着哼唱,有的拍手打节拍。

“你们知道吗?”他说,“这首歌飞到了火星,也被送进了宇宙深处。”

一个小男孩举手问:“那外星人能听懂吗?”

迪克笑了:“也许不能。但他们一定能感觉到??这里面有快乐,有雨声,有妈妈走调的歌声,还有狗叫。这些不完美的东西,才是活着的证明。”

他提议大家一起录制一首属于这个村庄的歌。不限形式,不限内容,只要真实。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村里热闹了起来。老人讲述年轻时翻山越岭送信的故事,声音录进旧收音机里;妇女们在河边洗衣时哼起民谣,被绑在竹竿上的手机记录下来;孩子们用铁皮桶和木棍敲打出节奏,配上自己编的诗句:

>“爷爷的烟斗冒烟,像一朵不会飘走的云。”

>“妹妹摔倒了,哭得像春天的第一场雷。”

>“我家的鸡昨天下了两个蛋,我给它们起了名字。”

甚至连那只总爱追尾巴的土狗,也被录下了一连串吠叫。有人笑说:“这也算艺术?”

迪克却认真地说:“这就是最原始的艺术??生命对自己存在的确认。”

他们把这些声音剪辑在一起,做成一段十分钟的音频作品,命名为《荒原晨曲》。没有修饰,没有降噪,保留了所有的风声、咳嗽、笑声和沉默。

当迪克将文件上传至基站时,系统自动将其标记为“高共情密度样本”,并触发了一项隐藏协议??“母语回传计划”。

刹那间,全球三十多个“意义节点”同步响应。非洲部落的鼓语开始模仿《荒原晨曲》的节奏;冰岛诗人即兴写下同名诗篇;东京一间废弃地铁站里,流浪艺人用破吉他演奏出相似旋律,引来路人驻足聆听。

更令人震惊的是,火星“晨曦计划”的通讯频道再次接通。

艾琳?苏出现在画面中,身后站着十几名殖民地居民。她眼中含泪:“我们……我们听到了你们村子的歌。不知道为什么,听着听着,有人开始跳舞,有人跪地痛哭。有个从未来过地球的年轻人说,他梦见了一棵梨树,树下坐着一位织毛衣的老奶奶。”

她顿了顿,声音颤抖:“我们想回应。但我们没有专业的录音设备,也没有音乐家。我们只能……用现有的东西试试。”

画面切换。

一群人在穹顶下围成圆圈,用手拍打金属管道,用呼吸制造节奏,用口哨模拟鸟鸣。一位小女孩站在中央,轻声唱起一段简单的旋律??那是她母亲教的睡前童谣,歌词是:“星星落进碗里,妈妈煮成了汤。”

这段音频被压缩后传回地球,基站系统立即将其与《荒原晨曲》融合,生成一段全新的交响??地球与火星的第一次共同创作。

迪克听着,泪水无声滑落。

这不是技术胜利,是文明之间的拥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