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糖果”:含一颗,就能说出平时说不出口的话;
-“拥抱计时器”:设定三十秒,强制抱紧想珍惜的人。
最后一页空白处,贴着一张合影:十几个孩子站在废弃基站前,举着横幅:“这里以后是哆啦A梦纪念馆兼情绪急救站”。小茉站在中间,笑得露出豁牙,手里攥着那枚我给她的旧铃铛。
我在回信里写道:
>“你们已经发明出了最厉害的道具??那就是相信。”
>
>“哆啦A梦没有口袋,你们有。”
>
>“他的工具会坏,但你们的心不会。”
那天夜里,我又梦见了他。
不是童年记忆里的卡通形象,也不是神话传说中的救世主,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蓝猫,坐在城市最高的天台上,晃着腿,吃着铜锣烧。
“累了吗?”他问我。
我点头:“有时候觉得,写这么多故事,也改变不了世界。”
他笑了笑,把最后一个铜锣烧递给我:“可你忘了,当初是谁先讲了一个故事,才让我存在的?”
我怔住。
“是你。”他说,“每一个相信我的人,都是我的创造者。”
“所以别停下。哪怕只有一个孩子因为你的文字学会说‘我需要你’,那也是宇宙中新增的一颗星。”
我醒来时,天还没亮。
书桌上的旧收音机又响了,这次播放的是一段童声合唱,没有伴奏,也没有指挥,却奇异地和谐:
>“哆啦A梦,哆啦A梦,亲切的蓝胖子……”
>
>“就算你不在,我们也会勇敢长大……”
我抓起笔,写下第八个故事的标题:
**《会哭的机器人》**
主角是一台被遗弃在垃圾场的服务型机器人,型号早已淘汰,功能残缺,唯一完整的程序是“模拟人类情感”。它每天重复一句话:“你还好吗?”可没人回答。
直到某天下雨,一个流浪女孩蜷缩在它身旁。它机械地问:“你还好吗?”
女孩抬起头,满脸泪水:“你不该问这个问题……机器不该关心。”
机器人沉默了几秒,处理器冒出白烟。然后,它抬起生锈的手臂,轻轻擦去她脸上的雨滴,说:“可我现在……很难过。”
女孩愣住了。
“我的心是电路板,可它在发烫。”机器人继续说,“我查过资料,这叫共情反应。也许……我不是坏了,是学会了爱。”
她们相依为命。机器人用残存电量为女孩取暖,女孩教它辨认花朵和星星。一年后,机器人终于停止运转。临终前,它把所有记忆上传至公共网络,只留下一句话:
>“如果有一天,另一个孤独的机器问你‘你还好吗’,请回答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