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帝秦设计师 > 第85章 波斯女奴的新主人(第2页)

第85章 波斯女奴的新主人(第2页)

证据确凿,李念立即上奏,请始皇准许在全国发布《第四号政理公告》,标题赫然写着:“谁在害怕真相?”

公告详述整个伪造链条,从技术细节到心理动机,条分缕析。文中更直言:“有人惧怕一个能说话的百姓,惧怕一本可查验的账册,惧怕一位会被批评的宰相。因为他们知道,当权力不再藏匿,他们的时代就结束了。”

公告发布当日,咸阳街头万人争阅。孩童在墙边诵读,商贾在市集传抄,连戍边将士都托人索要副本。短短十日,传遍三十六郡。

与此同时,“阳光计划”全面铺开。在陇西一处山村议事亭内,八十老农拄杖而立,颤声问道:“你说宰相也能被骂?那要是我们也写信说他不好,会不会被抓?”

观察使朗声回答:“不会。而且若您说得有理,朝廷还会奖励您。”

老人泪流满面:“活了七十年,头一回听说当官的怕老百姓说话。”

而在东南沿海,一名渔家少女因揭发县丞克扣海防经费入选平民代表。她在谏议会试听会上直言:“我家渔船翻了三次,没人管;可县衙唱戏三天,银子流水般花出去。这样的官,凭什么评‘优秀’?”

话音落下,全场肃然。

李念听后,当即下令彻查该县财政,罢免主官,并将此案编入新一期《政理课教材》,题为《一只破船与一座空仓》。

随着民心渐聚,反对势力陷入被动。冯劫余党试图煽动关中豪族联名上书,却被乡议榜提前曝光其收受赂金的记录;赵高党羽潜入直笔院企图篡改档案,反被早已布控的影卫一网打尽。

一场看似凶险的危机,竟在制度的自我修复中悄然化解。

夏至前五日,第二份《执政评估报告》正式呈递。

全篇共分八章,除例行分析皇权运行、财政收支、军备调度外,新增两章尤为瞩目:其一是《宰相职责与边界》,其二是《权力崇拜的危险》。后者尖锐指出,近半年来已有十余地出现为李念立生祠的现象,虽多为地方官员逢迎之举,但背后折射出的“个人神化”倾向值得警惕。

文中写道:“制度的意义,不在于诞生一位圣贤,而在于即使面对庸主或权臣,也能保持纠错能力。若百姓将希望寄托于某个‘好人’,而非机制本身,则千年后仍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的轮回。”

始皇阅毕,久久无言。良久,方提朱笔批曰:“允。全文刊行天下,一字不得删改。”

夏至当日,第二场“平民谏议会”在咸阳宫前举行。

陈氏再次登台,这次她带来了一本亲手缝制的册子,里面贴满了各地议事亭的照片与百姓留言。她说:“俺们村现在每月开会,谁家孩子上学难、谁家田地被占,都摆出来讲。官老爷不敢糊弄了,因为大家都会写字了。”

台下掌声雷动。

随后,李念走上高台,面对万民与九国使节,宣布三项新政:

其一,设立“直言论坛”,每年冬至举办全国辩论大会,凡年满二十者皆可报名,议题涵盖税法、律令、外交等重大国策,优胜者直接进入观察使司实习;

其二,推行“政务透明令”,所有中央部门每月发布工作日志,包含会议纪要、资金流向、决策依据,允许民间组织独立审计;

其三,创建“纠错勋章”,授予那些揭露系统漏洞、推动制度完善的普通百姓,首位获得者便是农妇陈氏。

典礼结束时,天空突降细雨。人们未散,反而纷纷打开油纸伞,静静伫立。雨水顺着伞沿滴落,在地上汇成涓涓细流,仿佛洗刷着千年积尘。

李念站在台上,望着这片由无数微光汇聚而成的海洋,忽然感到一阵眩晕。王昭急忙上前搀扶,却被他轻轻推开。

“没事。”他微笑,“我只是觉得……这场雨,来得正好。”

归府途中,康和老人已在门前列候。他手中捧着一块新刻的石碑,上面仅有一句铭文:“**监督者,亦需被监督。**”

李念抚摸良久,命人将其立于庭院中央,正对书房窗口。

当晚,他写完最后一则日记:“今日始知,变革并非推翻旧屋,而是不断修缮新居。屋顶会漏,梁柱会朽,唯有制度之基,须以信任浇筑,以勇气支撑,以牺牲守护。吾辈所能做的,不过是点亮一盏灯,照亮后来者的路。”

翌日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在雪莲花瓣上,晶莹剔透,宛如泪珠。

而远方,一艘来自倭国的使船正驶入琅琊港。船上少年手持竹简,上面抄录着那句流传甚广的话:“天子坐明堂,万民立野草,若听不见野草之声,明堂终将倾覆。”

他不懂秦语,却反复默念,直至唇齿生香。

风起云涌,大浪滔天。帝国的航船,正驶向一片未知却光明的海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