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华娱:从神棍到大娱乐家 > 第五百八十七章 你是我的缪斯新电影灵感出炉(第2页)

第五百八十七章 你是我的缪斯新电影灵感出炉(第2页)

然而,风暴也随之升级。

美国国会通过一项秘密议案,授权情报机构对“群星计划”实施全面渗透。代号“斩影行动”的特种小组成立,目标直指林昭及其核心团队。与此同时,多家国际社交平台悄然屏蔽与“文明共振”相关的关键词,算法推送中刻意弱化相关内容。

更严峻的是,国内也开始出现分裂迹象。部分极端民族主义者借机鼓吹“文化霸权论”,主张利用“群星计划”反向输出意识形态,甚至有人提议建立“记忆审查机制”,剔除“不利于国家形象”的负面内容。

林昭震怒。

他在内部会议上拍案而起:“我们不是宣传机器!‘群星计划’存在的意义,恰恰在于它不属于任何政权、任何组织、任何单一价值观!如果我们开始筛选‘该记住什么’,那就等于亲手掐灭了那束光!”

他下令解散所有官方背景的运营分支,将“文明共振”基金会注册为独立非营利机构,接受全球第三方审计。同时宣布:“即日起,所有数据开放源代码,任何人可自由下载、研究、复刻系统架构。我们不垄断技术,只守护初心。”

此举震惊业界。有人称他为“数字时代的堂吉诃德”,也有人说他愚蠢至极??放弃控制权,等于将武器交予敌人。

但林昭清楚,真正的力量从不来自掌控,而来自信任。

就在各方博弈胶着之际,一件意外事件改变了局势。

一名俄罗斯少年黑客阿列克谢?伊万诺夫,年仅十六岁,黑进了美国某军工企业的内网,获取了一份绝密文件:《认知战白皮书》。其中明确写道:

>“必须摧毁‘群星计划’的情感叙事体系。因其成功构建了跨文化共情模型,极大削弱了传统地缘政治冲突动员效率。建议采取三阶段策略:污名化(贴标签为‘软性极权’)、分化(扶持内部反对派)、替代(推出西方版‘记忆工程’)。”

文件曝光后,全球哗然。

更讽刺的是,这名少年黑客之所以出手,是因为他曾上传过祖母关于切尔诺贝利灾难的回忆录。“她说,那天她抱着婴儿逃难时,唯一想到的是中国报纸上看到的一句话:‘人民至上’。她一直记得。”

他在接受采访时说:“你们想让人们彼此仇恨,可我们只想被理解。”

这份白皮书成了压垮舆论的最后一根稻草。欧洲多国青年发起“光之游行”,手持手机播放《微光》片段走上街头。日本网民集体将社交头像换成“文明共振”星图。甚至连美军驻阿富汗老兵协会都发表声明:“我们打了二十年战争,结果发现,最懂士兵孤独的,是一部中国电影。”

压力之下,美国政府被迫召开紧急听证会。参议员质问情报部门负责人:“你们有没有想过,也许我们真正害怕的,不是一个国家的技术崛起,而是它的温柔?”

对方沉默良久,只答了一句:“是的。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善良。”

风波渐息,林昭却并未松懈。

他知道,这场战争的本质,是一场关于“人类未来叙事权”的争夺。谁能让世界相信??进步不只是GDP增长、军事扩张或科技垄断,更是每一个平凡生命的尊严与回响,谁就能真正引领文明的方向。

于是,他启动了“薪火计划”第三阶段:**全球记忆修复工程**。

该项目联合全球百所高校、博物馆、档案馆,利用AI技术抢救濒临消亡的语言、方言、口述史。第一批重点对象包括:

-中国赫哲族最后三位会唱伊玛堪史诗的老人;

-巴布亚新几内亚某个部落即将失传的祭祀歌谣;

-北冰洋因纽特人关于古老星象知识的口头传承;

-上海弄堂里已无人使用的沪语童谣……

技术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神经网络,不仅能还原残损音频,还能模拟讲述者语气、情感起伏,甚至重建其面部微表情,使后人仿佛亲耳聆听。

一位参与项目的德国学者感慨:“以前我们认为,保存文明要用石头和青铜。现在我们发现,最坚固的载体,其实是爱。”

这一年冬天,井甜做了一个大胆决定:她要沿着丝绸之路,进行为期一年的“记忆巡讲”。

她带着一台便携式“文明共振”终端,走过西安、敦煌、喀什、撒马尔罕、德黑兰、伊斯坦布尔……每到一城,便邀请当地人分享家族故事。她不讲理论,不说口号,只是倾听,然后将这些声音上传至星网。

在乌兹别克斯坦一所中学,一位老师听完韩国慰安妇幸存者的录音后,站起来说:“我的祖母是帖木儿帝国时期贵族后裔,曾因战乱沦为奴隶。她教会我一句话:‘伤口可以代代相传,但也可以选择止血。’”

全场师生起立鼓掌。

而在伊朗伊斯法罕,一名年轻诗人当场写下诗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